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涉及职务犯罪的特殊情形,应该如何避免?
释义
    法律分析:职务犯罪是指利用职权或者职务上的便利,违法为自己或者他人谋取利益或者造成损失的行为。在特殊情形下,如何避免职务犯罪也是很关键的。首先,必须遵守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不以任何方式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取个人利益。其次,必须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不得以违法手段谋取利益或者规避法律责任。最后,必须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完善职责分工,规范工作流程,防范职务犯罪的发生。
    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五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违反职务,以国家工作人员的身份索取、非法占有、侵吞或者故意泄露国家机密,或者滥用职权,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三十四条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担任国家机关职务期间贪污、受贿、挪用公款、制售假证、徇私舞弊,或者滥用职权、玩忽职守,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情节较轻的,给予行政处分。”
    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行为,有权向上一级国家机关或者有关国家机关申诉,也可以直接向有关国家机关或者其上级国家机关提出控告。”
    4.《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第六条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工作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受到行政监察机关的监察:(一)违法行使职权;(二)违法失职;(三)徇私舞弊;(四)玩忽职守;(五)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六)其他违法行为。”
    5.《国家机关公务员法》第五十三条规定:“国家机关公务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记过或者降级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违反工作纪律,徇私舞弊;(二)滥用职权,玩忽职守;(三)泄露国家秘密,违法传递机密资料;(四)接受请托、索贿或者在工作中收受财物;(五)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
    6.《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第十二条规定:“公职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记过或者降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职或者开除处分:(一)违反工作纪律,徇私舞弊;(二)滥用职权,玩忽职守;(三)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
    7.《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加强国家机关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的意见》规定:“公务员要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规范,不以任何方式谋取私利,不能以权谋私、以权压人、以权谋官,不能利用职权为自己或他人谋取利益,不能侵害公共利益和公民合法权益。”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1 13:1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