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最新!农民工工伤误工费计算方法及规定 |
释义 | 工伤前工作满12个月的按月平均工资计算原工资标准,再根据误工时间计算误工费;工伤前工作不满12个月的按实际工作月数计算原工资标准,再计算误工费;工作不满1个月的按合同约定或不低于上年度社会月平均工资的60%计算原工资标准。 法律分析 1、发生工伤前在本单位工作已满12个月的,按工伤前12个月应发工资的月平均工资计算其原工资标准;然后再按误工多久来计算误工费; 2、如果发生工伤前在本单位工作未满12个月的,按工伤前实际工作月数的相关的应发工资的月平均工资计算其原工资标准,再一次为标准计算误工费; 3、如果是工作未满1个月的,就要按合同约定的月工资来进行计算其原工资标准;尚未约定或无法确定原工资额度的,就要按不低于本市职工上年度社会月平均工资的60%计算其原工资标准。 拓展延伸 农民工工伤赔偿标准及计算方法 农民工工伤赔偿标准及计算方法是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的,旨在保障农民工在工作中发生意外伤害时的合法权益。根据规定,工伤赔偿包括医疗费、误工费、伤残津贴和供养亲属抚恤金等方面的补偿。误工费的计算方法一般是根据农民工的工资水平和工伤期间的实际工作情况来确定。具体计算方法包括计日工资法、平均工资法等。农民工工伤赔偿标准和计算方法的合理应用,能够确保农民工在工伤事故发生后得到公正合理的赔偿,提高工伤保险制度的公信力和可操作性,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结语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工伤保险条例》等规定,农民工工伤赔偿标准及计算方法是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的重要措施。根据工伤前工作时间不同,计算原工资标准和误工费的方法也有所不同。医疗费、误工费、伤残津贴和供养亲属抚恤金等补偿内容应按规定进行。合理应用工伤赔偿标准和计算方法,能够确保农民工在工伤事故后得到公正合理的赔偿,提升工伤保险制度的公信力和可操作性,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法律依据 《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二)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三)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 (四)患职业病的。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