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主要包括如下: 1、物理因素。如不良的气象条件、噪声、震动、电磁辐射等; 2、化学因素。一部分为毒物,如铅、汞、铬、磷、钙、笨、氨、氯等。另一部分为粉尘,如石棉粉尘、硅尖、金属性粉尘、硅酸盐粉尘等; 3、生物因素。原料或生产环境中存在的致病微生物,如炭疽杆菌、寄生虫等。有害因素进入人体的途径主要有三个: 即呼吸道、皮肤及消化道。 环境污染防治措施如下: 1、减少污染气体的排放,如工厂上脱硫工艺,减少粉尘排放等等; 2、采取集中供热等措施,节约能源的同时,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3、多植树造林,改善下垫面,减少风吹尘; 4、鼓励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减少能源浪费的同时减少温室气体等的排放; 5、区域协同控制,大气污染不是一个城市的问题,在特定的天气条件下污染物会输送到其周边。 综上所述,生产过程中的有害因素包括生产过程中的许多化学物质和生产性粉尘、包括异常气象条件、异常气压、噪声、振动、非电离辐射、电离辐射以及生物因素,如炭疽杆菌、布氏杆菌、森林脑炎病毒等传染性病源体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二条 本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职业病防治活动。 本法所称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职业病的分类和目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制定、调整并公布。 第四条劳动者依法享有职业卫生保护的权利。 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创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劳动者获得职业卫生保护。 工会组织依法对职业病防治工作进行监督,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用人单位制定或者修改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应当听取工会组织的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