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税收筹划与偷税的区别
释义
    税收筹划与偷税的区别如下:
    1、经济行为上,偷税是对一项实际已发生的应税经济行为全部或部分的否定,而纳税筹划则只是对某项应税经济行为的实现形式和过程在事前进行某种安排,其经济行为符合减轻纳税的法律规定;
    2、行为性质上,偷税是公然违反税法与税法对抗的一种行为。偷税的主要手段表现为纳税人通过有意识地谎报和隐匿有关纳税情况和事实,达到少缴或不缴税款的目的,其行为具有明显的欺诈性质。但有时也会出现纳税人因疏忽和过失即非故意而造成纳税减少的情况,这种情况原来被称为漏税。由于对主观上的故意和非故意难以作出法律上的判断,我国现行税法不再采用这一法律用语。这也就是说尽管纳税人可能并非故意不缴税,但只要后果产生就是法律不允许的或非法的。而纳税筹划则是尊重税法的,它在遵守税法的前提下,利用法律规定,结合纳税人的具体经营来选择最有利的纳税方案,当然它也包括利用税法的缺陷或漏洞进行的减轻税负的活动。纳税筹划行为的性质是合法的,至少它不违反法律的禁止性条款;
    3、法律后果上,偷税行为是属于法律上明确禁止的行为,因而一旦被有关征收机关查明属实,纳税人就要为此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制裁。世界上各个国家的税法对隐瞒纳税事实的偷逃税行为都有处罚规定。而纳税筹划则是通过某种合法的形式来承担尽可能少的税收负担,其经济行为对于法律规定的要求,无论在形式上还是事实上都是吻合的,各国政府对此一般都是默许和保护的。如果纳税筹划比较严重地影响到政府的财政收入,对其所采取的措施,只能是修改与完善有关税法规定,堵塞可能被纳税人利用的漏洞;
    4、对税法的影响上,偷税是公然违反税法、利用虚假的申报减少纳税,因此,偷逃税是纳税人一种藐视税法的行为,偷税成功与否和税法的科学性关系不大。要防止偷税,就要加强征管,严格执法。而纳税筹划的成功则需要纳税者对税法条文的熟悉和税法精神的充分理解,同时又要掌握必要的筹划技术,才能达到省税的目的。如果纳税筹划在一定程度上利用了税法规定的缺陷,则它会从另一个方面促进税法的不断完善和科学。
    对偷税行为的处罚如下:
    1、对纳税义务人偷税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税款50%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扣缴义务人采取上述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其不缴或者少缴税款的50%以上5倍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综上所述,税收筹划与偷税在经济行为上、行为性质上、法律后果上、对税法的影响上都有很大的不同。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三条
    纳税人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帐簿、记帐凭证,或者在帐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是偷税。对纳税人偷税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扣缴义务人采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零一条
    【逃税罪】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扣缴义务人采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较大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对多次实施前两款行为,未经处理的,按照累计数额计算。
    有第一款行为,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已受行政处罚的,不予追究刑事责任;但是,五年内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以上行政处罚的除外。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8 20:0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