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刑事立案流程是怎样的
释义
    立案程序,是指立案阶段中各种诉讼活动的步骤和形式。
    根据刑诉讼法的规定,立案程序包括对于立案材料的接受、审查和处理三个部分。
    对立案材料的接受,主要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对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材料的受理。它是立案程序的开始。
    一、公司股东纠纷打官司到什么部门
    公司股东纠纷可以去公安机关报案。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对于报案、控告、举报,都应当接受。对于不属于自己管辖的,应当移送主管机关处理,并且通知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对于不属于自己管辖而又必须采取紧急措施的,应当先采取紧急措施,然后移送主管机关。报案、控告、举报可以用书面或者口头提出。接受口头报案、控告、举报的工作人员,应当写成笔录,经宣读无误后,由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签名或者盖章。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应当按照管辖范围,迅速进行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应当立案。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不予立案,并且将不立案的原因通知控告人。控告人如果不服,可以申请复议。
    二、审判立案与执行立案有何区别
    审判立案与执行立案的区别如下:
    1、性质不同。审判立案是当事人将起诉状提交到法院之后,法院受理该起案件,其后续阶段为案件审理。执行立案则是当事人持执行申请书和生效的执行依据,向执行法院申请执行,法院立案之后将会进入到执行阶段;
    2、目的不同。审判立案针对的是一个尚未解决的纠纷。执行立案则是针对一个确定的执行依据;
    3、依据不同。
    一、立案的流程如下:
    1、对立案材料的接受,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人员或材料的接待和收留的活动;
    2、对立案材料的审查,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对已经接受的材料进行核对、调查的活动;
    3、公安司法机关对立案材料进行审查和必要的调查后应及时处理。
    二、立案必须具备的条件如下:
    1、根据犯罪事实的情节需要追究刑事责任;
    2、案件依法应由本机关管辖;
    3、经审查案件来源材料,包括控告、检举、自首等,确实存在犯罪事实。
    总之,审判立案与执行立案的区别在于性质、目的和依据,立案的流程一般是对立案材料接受、审查,调查后及时处理。立案需要的材料一般是身份证复印件、起诉状、证据材料复印件等。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不予立案,并且将不立案的原因通知控告人。控告人如果不服,可以申请复议。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二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应当按照管辖范围,迅速进行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应当立案;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不予立案,并且将不立案的原因通知控告人。
    控告人如果不服,可以申请复议。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8 4:0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