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了取保候审的强制措施,要求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提供保证人或交纳保证金。如果采用保证人方式,无需额外交纳保证金。 法律分析 取保候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一种刑事强制措施,是指在刑事诉讼中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对未被拘留或逮捕后需要变更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为防止其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责令其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并出具保证书,保证随传随到,对其不予羁押或暂时解除其羁押的一种强制措施。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八条的规定,对取保候审的保证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二种方式。 所以,如果在取保候审时是采用了保证人保证方式的,就不需要另外交纳保证金了。 拓展延伸 取保候审的保证金金额如何确定? 取保候审的保证金金额是根据具体案件情况和法律规定来确定的。一般来说,法院会考虑以下因素来确定保证金金额:被告人的社会关系、经济状况、案件的性质和严重程度、逃跑风险等。如果被告人被认为逃跑风险较高或案件涉及较大金额,保证金金额可能会相应增加。同时,法院也会考虑保证金金额对被告人的经济承受能力,以确保被告人能够履行交纳保证金的义务。最终,具体的保证金金额需要根据法院的判断和裁定来确定,以确保取保候审的目的和法律的公正性。 结语 取保候审是一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刑事强制措施,用于防止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根据法律规定,取保候审的保证可以通过提供保证人或交纳保证金两种方式来实现。保证金的具体金额由法院根据案件情况和法律规定来确定,考虑因素包括被告人的社会关系、经济状况、案件性质和逃跑风险等。法院会确保保证金金额合理,并考虑被告人的经济承受能力。最终的保证金金额需要根据法院的判断和裁定来确定,以确保取保候审的公正性和目的的实现。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八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决定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应当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