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警察对罪犯包庇,该如何处理? |
释义 | 警察包庇罪犯应向上级部门举报投诉,徇私枉法罪可处有期徒刑,包庇罪可处有期徒刑或拘役。徇私枉法罪构成要件包括司法工作人员、故意徇私、徇情枉法行为。徇私枉法罪与包庇罪区别在于手段、主体和时间。徇私枉法罪主体为司法工作人员,包庇罪为一般人,后者在判决之后有该行为不构成犯罪。根据刑法,徇私枉法罪处有期徒刑,包庇罪处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 法律分析 一、警察包庇罪犯该怎么办 警察包庇罪犯该怎么办,当事人可持相关证据向其上级部门举报投诉,也可向人民检察院、行政监察机关检举、控告。警官包庇罪犯的行为会构成徇私枉法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二、徇私枉法罪的构成要件 徇私枉法的构成要件: 1.主体是司法工作人员; 2.主观方面必须出于故意; 3.客体是国家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 4.客观方面表现为在刑事诉讼中徇私、徇情枉法的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九十九条司法工作人员徇私枉法、徇情枉法,对明知是无罪的人而使他受追诉、对明知是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不使他受追诉,或者在刑事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三、徇私枉法罪与包庇罪有什么区别 在犯罪手段、主体和时间上不同。前者是利用职务之便,后者没有此条件;前者主体为司法工作人员,后者为一般人;后者在判决之后有该行为的,不构成犯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九十九条 司法工作人员徇私枉法、徇情枉法,或者在刑事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刑法》第三百一十条 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结语 警察包庇罪犯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但当事人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应对。他们可以持有相关证据向警察的上级部门进行举报投诉,也可以向人民检察院或行政监察机关进行检举和控告。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警察包庇罪犯的行为构成徇私枉法罪,将面临法律的制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徇私枉法罪行的处罚将根据情节的严重程度,从拘役到有期徒刑不等。徇私枉法罪与包庇罪在犯罪手段、主体和时间上有所不同,前者是司法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后者则没有此条件。需要强调的是,包庇罪发生在判决之后,不构成犯罪。根据刑法的规定,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提供假证明以包庇,也将面临法律的惩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四章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第二百四十七条 司法工作人员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实行刑讯逼供或者使用暴力逼取证人证言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人伤残、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一章 立案 第一百一十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利也有义务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者举报。 被害人对侵犯其人身、财产权利的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者控告。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对于报案、控告、举报,都应当接受。对于不属于自己管辖的,应当移送主管机关处理,并且通知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对于不属于自己管辖而又必须采取紧急措施的,应当先采取紧急措施,然后移送主管机关。 犯罪人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自首的,适用第三款规定。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九章 执行刑罚 第一节 罪犯的交付 第二百九十九条 对被判处死刑的罪犯,公安机关应当依据人民法院执行死刑的命令,将罪犯交由人民法院执行。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