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工伤后工资发放的注意事项 |
释义 | 工伤期间,职工工资按受伤前标准支付,工资福利待遇不变。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三条规定,职工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单位按月支付工资。工资总额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以及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工伤职工的本人工资根据受伤前12个月平均月缴费工资计算,高于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300%时按300%计算,低于60%时按60%计算。 法律分析 职工在工伤期间,工资由原单位按月发放,工资福利待遇不变即按受伤前工资标准支付。 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三条规定,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故工伤期间,职工的工资与受伤前的工资标准是一致的。 法律依据 《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第四条工资总额由下列六个部分组成: (一)计时工资; (二)计件工资; (三)奖金; (四)津贴和补贴; (五)加班加点工资; (六)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 《工伤保险条例》第六十四条本条例所称工资总额,是指用人单位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本条例所称本人工资,是指工伤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前12个月平均月缴费工资。本人工资高于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300%的,按照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的300%计算。本人工资低于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60%的,按照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的60%计算。 拓展延伸 工伤赔偿金的计算和支付方式 工伤赔偿金的计算和支付方式是根据劳动者在工作中发生的工伤程度和损失进行确定的。首先,根据工伤程度,通常采用工伤等级评定来确定赔偿比例,比如轻伤、重伤等级。其次,根据劳动者的工资、工作年限等因素,计算出基本赔偿金。此外,还需要考虑医疗费用、护理费用、误工费等其他损失的赔偿。支付方式一般分为一次性支付和分期支付两种,具体支付方式根据法律规定和双方协商确定。需要注意的是,工伤赔偿金的计算和支付是法律保护劳动者权益的重要措施,雇主应按时足额支付,确保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结语 根据以上法律依据和相关规定,工伤期间职工的工资福利待遇应当与受伤前的工资标准保持一致。工资总额应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以及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工伤赔偿金的计算和支付方式应根据工伤程度和损失进行确定,包括基本赔偿金、医疗费用、护理费用和误工费等。支付方式可分为一次性支付和分期支付,雇主应按时足额支付,以确保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法律依据 工伤保险条例(2010修订):第一章 总 则 第三条 工伤保险费的征缴按照《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关于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的征缴规定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18修正):第三章 劳动过程中的防护与管理 第三十二条 用人单位对采用的技术、工艺、设备、材料,应当知悉其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对有职业病危害的技术、工艺、设备、材料隐瞒其危害而采用的,对所造成的职业病危害后果承担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18修正):第三章 劳动过程中的防护与管理 第三十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生产、经营、进口和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设备或者材料。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