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工人工资被骗属于诈骗吗? |
释义 | 骗取他人无偿劳动属于诈骗罪,根据刑法规定,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处罚有期徒刑、拘役、罚金。诈骗罪还包括非法集资,处罚有期徒刑、罚金。拖欠农民工工资属于骗取无偿劳动,可报警处理。单位犯罪时,对单位判罚金,对直接责任人员依法处罚。 法律分析 骗取他人无偿劳动是属于诈骗罪。骗取他人无偿劳动,这样的行为属于拖欠农民工工资,留好证据,可以报警处理。根据刑法的相关规定,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且定罪标准为2000元。 法律分析 诈骗罪根据刑法的相关规定,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而骗取他人无偿劳动,这样的行为属于拖欠农民工工资,留好证据,可以报警处理。有关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拓展延伸 揭示工人工资被骗的证据和法律责任 工人工资被骗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涉及到诈骗罪的法律责任。要揭示工人工资被骗的证据和法律责任,首先需要收集相关的证据,包括工资支付记录、合同、证人证言等。这些证据将有助于证明工人确实遭受了欺诈行为。根据我国刑法,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欺骗手段,骗取他人财物的行为。如果能够证明雇主故意欺骗工人,使其遭受经济损失,那么雇主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根据法律规定,雇主可能面临刑事处罚和民事赔偿责任。因此,揭示工人工资被骗的证据和法律责任对于维护工人权益和社会公平具有重要意义。 结语 骗取他人无偿劳动是属于诈骗罪,根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诈骗罪是一种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手段,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对于拖欠农民工工资等类似行为,应该及时保留相关证据并报警处理。根据法律规定,诈骗罪的定罪标准为2000元。揭示工人工资被骗的证据和法律责任对于维护工人权益和社会公平具有重要意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六十三条被派遣劳动者享有与用工单位的劳动者同工同酬的权利。用工单位应当按照同工同酬原则,对被派遣劳动者与本单位同类岗位的劳动者实行相同的劳动报酬分配办法。用工单位无同类岗位劳动者的,参照用工单位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岗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确定。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的劳动合同和与用工单位订立的劳务派遣协议,载明或者约定的向被派遣劳动者支付的劳动报酬应当符合前款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条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