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多少金额的假账才会被判刑? |
释义 | 做假账一万元以上判刑,涉嫌逃税罪。个人涉及金融凭证诈骗一万元以上,单位涉及金融凭证诈骗十万元以上可判刑。做假账需承担法律责任:单位可罚款五千至十万元,主管人员可罚款三千至五万元,国家工作人员可开除,会计人员将吊销从业资格证书。 法律分析 做假账一万元以上判刑。做假账一般是涉嫌逃税罪,做假账个人进行金融凭证诈骗,数额在一万元以上的,单位进行金融凭证诈骗,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够判刑。 做假账要承担要承担的法律责任如下: 1、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予以通报,可以对单位并处五千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2、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处三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3、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还应当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有关单位依法给予撤职直至开除的行政处分; 4、对其中的会计人员,并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拓展延伸 假账罪刑责:何种金额触及法律底线? 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假账罪是一种严重的经济犯罪行为。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金额的大小在确定是否触及法律底线时起着重要作用。然而,具体的金额并没有明确的界定标准,而是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一般来说,如果涉及的金额较大,超过了一定的数额,例如数十万元以上,那么被认定为假账罪的可能性就会增加。然而,金额并非唯一的判断依据,其他因素如犯罪主体的故意、行为的性质、社会影响等也会对刑责产生影响。因此,无法简单地给出一个具体的金额底线,而是需要根据具体案件的情况进行综合评判和裁决。 结语 做假账一万元以上判刑,这是我国法律对于假账罪行的明确规定。然而,在具体判决时,金额并非唯一的判断依据,还需考虑其他因素。假账罪是一种严重的经济犯罪,其性质、社会影响等也会影响刑责的裁决。因此,在处理假账罪案件时,法律将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进行综合评判。对于涉及金额较大的案件,特别是数十万元以上的假账罪行,被认定为犯罪的可能性较高。然而,具体金额底线无法简单界定,需根据案件具体情况进行裁决。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零一条【逃税罪】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