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商家如何欺骗消费者?
释义
    《新消法》规定,如果经营者欺诈消费者,应进行3倍赔偿,不足五百元则为五百元,这是获赔的最低限度。消费者可与经营者自由约定更高的惩罚性赔偿条款,如商家拒赔,可向法院起诉主张权利。法定惩罚性赔偿仅是最低限度,不是最高限度。
    法律分析
    1、经营者提供的商品或服务如果有欺诈行为,要对消费者进行3倍赔偿,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新消法欺骗消费者商家给予3倍赔偿是获赔的最低限度。
    2、从立法目的来看,法定惩罚性赔偿仅是消费者获得惩罚性赔偿的最低限度,而非消费者获得惩罚性赔偿的最高限度。
    3、倘若经营者与消费者明确约定更大力度的惩罚性赔偿条款,不违反立法本意。另外,基于契约自由的精神,经营者与消费者可自由约定高于法定倍数的惩罚性赔偿条款。如果商家拒绝按约赔偿,消费者可以向法院起诉主张权利。
    4、第五十五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拓展延伸
    商家欺骗消费者的常见手段及如何防范
    商家欺骗消费者是一个常见的问题,为了保护自己的权益,消费者需要了解一些常见的欺骗手段,并学会如何防范。首先,商家可能通过虚假宣传来误导消费者,例如夸大产品的功效或者虚构用户的好评。消费者可以通过查阅产品的真实评价和使用经验,以及与其他消费者的交流来获取更准确的信息。其次,商家可能通过捆绑销售或者强制消费来迫使消费者购买不需要的产品或服务。消费者在购物时要保持理性,仔细阅读合同条款,了解自己的权益,并坚决拒绝不合理的要求。此外,商家还可能使用价格欺诈、偷换商品等手段。消费者应该保留购物凭证,对比价格,选择信誉好的商家进行购物。总之,消费者要保持警惕,增强法律意识,及时举报违法行为,共同维护消费者权益。
    结语
    商家欺骗消费者是一个常见问题,消费者应了解常见欺骗手段并学会防范。新消法规定商家需对欺诈行为进行3倍赔偿,最低为500元。法定惩罚性赔偿仅为最低限度,消费者可与商家自由约定更大力度的赔偿。如商家拒赔,消费者可向法院主张权利。消费者需保持警惕,查阅真实评价、阅读合同、对比价格,共同维护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2013修正):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五十七条 经营者违反本法规定提供商品或者服务,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第二章 电子商务经营者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十九条 电子商务经营者搭售商品或者服务,应当以显著方式提请消费者注意,不得将搭售商品或者服务作为默认同意的选项。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2013修正):第三章 经营者的义务 第二十条 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性能、用途、有效期限等信息,应当真实、全面,不得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
    经营者对消费者就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和使用方法等问题提出的询问,应当作出真实、明确的答复。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应当明码标价。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6 15: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