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考核期与试用期有什么区别 |
释义 | 试用期与实习期的区别:身份不同,试用期为劳动者,实习期为在校学生;目的不同,试用期为满足用人单位需求,实习期为提高学生素质;关系不同,试用期受劳动法规范,试用期限不得超过规定;实习期受劳动法调整,单位不承担无过错责任,不需执行最低工资标准。 法律分析 试用期与实习期有什么区别: 1、身份不同:处于试用期的自然人只能是劳动者,而处于实习期的是在校学生。 2、目的不同:在试用期间,主要体现用人单位目的,即为了得到满足需要的人力资源;在实习期间,对于实习学生所在的单位来讲,学生的实习活动,和劳动者的生产经营活动有相同或相似之处,但在目的上有本质的不同,学生实习活动主要体现的是学校与学生的共同目的,为了提高实习学生的自身素质。 3、关系不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包括在试用期的权利义务关系由劳动法及其相关规定进行规范,如劳动合同期限在3个月以内的或者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不得约定试用期;劳动合同期限在3个月以上1年以内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在1年以上3年以内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劳动合同期限在3年以上或者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试用期不得超过6个月。 4、合同期限劳动合同的试用期超过规定期限的,劳动者可以要求变更相应的劳动合同期限,或者要求用人单位对超过的期限,按照非试用期工资标准支付工资。而在实习期间,学生与所在的实习单位成立劳动关系,因此受劳动法调整。 5、权利义务试用期的当事人双方存在着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对劳动者承担无过错责任,与劳动者共同履行缴纳社会保险费用的义务,向劳动者支付的工资报酬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而学生实习所在的单位对于实习学生,不承担无过错责任,不须执行最低工资标准。 拓展延伸 考核期和试用期的区别及其影响因素 考核期和试用期在职场中是两个常见的概念,虽然它们都是对员工进行评估和观察的时间段,但存在一些区别。考核期通常是指在员工正式入职后的一段时间内,用于评估员工的工作表现和适应程度。而试用期则是指员工刚刚加入公司时的一段时间,用于测试员工的能力和适应度。考核期一般较长,可以是几个月或一年,而试用期通常较短,一般为三个月。影响考核期和试用期的因素包括公司政策、员工表现、工作需求等。在考核期和试用期中,公司会根据员工的表现和能力来决定是否继续雇佣该员工或提供更好的职位。因此,员工在这两个期间都需要努力工作,展现自己的能力和潜力。 结语 试用期与实习期的区别在于身份、目的、关系和权利义务等方面。试用期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关系,目的是为了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而实习期是学校与学生的共同目的,为了提高学生的素质。在试用期,劳动法规定了试用期的最长期限;而在实习期,学生与实习单位成立劳动关系,受劳动法调整。双方在试用期存在劳动关系,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而在实习期,实习单位不承担无过错责任,也不需要执行最低工资标准。在职场中,考核期和试用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虽然都是评估员工的时间段,但考核期通常较长,而试用期较短。在这两个期间,员工需要展现自己的能力和潜力,以便公司做出相应的决策。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18修正):第十二章 法律责任 第九十四条 用人单位非法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18修正):第八章 职业培训 第六十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把发展职业培训纳入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划,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个人进行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18修正):第八章 职业培训 第六十六条 国家通过各种途径,采取各种措施,发展职业培训事业,开发劳动者的职业技能,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强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和工作能力。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