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民事诉讼法院如何处理涉及调解的案件?
释义
    民事诉讼中的调解是贯穿始终的,可以在起诉前、开庭前、开庭后以及执行阶段进行。调解协议一旦双方签字并经法院确认,与法院判决具有同等效力。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九十三条规定,法院在事实清楚的基础上,根据当事人自愿原则进行调解。
    法律分析
    民事诉讼法院开庭前有调解,一般民事纠纷,现在都进行调解。不仅起诉前调解,起诉后开庭前调解,开庭后还可以调解。即使到执行阶段,也能进行执行和解。案件进入二审程序,进入再审程序,还可以调解。
    调解贯穿民事纠纷的始终。诉讼中间的调解是人民法院和当事人进行的诉讼行为,调解协议一旦双方签字,并经法院依法确认,与法院判决具有同等效力。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九十三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根据当事人自愿的原则,在事实清楚的基础上,分清是非,进行调解。
    拓展延伸
    调解程序在民事诉讼法院开庭前的适用条件和限制
    调解程序在民事诉讼法院开庭前的适用条件和限制是一个重要的话题。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民事诉讼法院在开庭前可以进行调解,但需满足一定条件。首先,双方当事人应自愿参与调解,并且调解内容应在法律许可范围内。其次,案件性质适合调解,不涉及公共利益、人身自由等不可调解的事项。此外,调解应公平、公正,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然而,有些案件可能不适合调解,如涉及刑事犯罪、行政争议等特殊情况。因此,在民事诉讼法院开庭前进行调解需考虑适用条件和限制,以确保公正和有效的解决纠纷。
    结语
    调解贯穿民事纠纷的全过程,包括起诉前、起诉后、开庭前、开庭后以及执行阶段。调解是一种自愿参与的诉讼行为,一旦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并经法院确认,其效力与法院判决相同。在民事诉讼法院开庭前进行调解时,需满足自愿参与、合法范围和公平公正等条件。然而,并非所有案件都适合调解,特殊情况下如刑事犯罪、行政争议等,调解可能不适用。因此,在开庭前进行调解时,需要考虑适用条件和限制,以确保纠纷得到公正有效的解决。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21修正):第二编 审判程序 第十四章 第二审程序 第一百七十九条 第二审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可以进行调解。调解达成协议,应当制作调解书,由审判人员、书记员署名,加盖人民法院印章。调解书送达后,原审人民法院的判决即视为撤销。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第五章 调解协议 第三十二条 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调解协议后,当事人之间就调解协议的履行或者调解协议的内容发生争议的,一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第一章 总则 第三条 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民间纠纷,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在当事人自愿、平等的基础上进行调解;
    (二)不违背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
    (三)尊重当事人的权利,不得因调解而阻止当事人依法通过仲裁、行政、司法等途径维护自己的权利。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7 21: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