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用人单位调整劳动者岗位的法律依据 |
释义 | 用人单位调整劳动者岗位的法律依据主要包括《劳动合同法》和相关法规。以下是一些主要规定: 1. 《劳动合同法》: 第35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第40条:用人单位在以下情况下可以单方面调整劳动者的工作岗位: a) 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的; b) 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的; c) 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的; d) 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者经营方式调整,需裁减人员的; e) 其他法律、法规规定的情形。 第41条:用人单位在调整劳动者工作岗位时,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a) 与劳动者协商一致; b) 合理、合法; c) 对劳动者的待遇不降低; d) 有利于劳动者个人的职业发展。 2. 其他相关法规: 根据实际情况,可能还会涉及其他相关法规,如《劳动法》等。在调整劳动者岗位时,用人单位应当遵循这些法规和程序,确保公平、合法和透明。 在实际操作中,用人单位在调整劳动者岗位时,需要充分了解劳动者的意愿,并与之进行协商。如果双方无法达成一致,可以寻求劳动仲裁或诉讼的途径解决纠纷。 该内容由 陈德文律师 和 微办案 共创回答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