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死刑执行时间规定及流程 |
释义 | 判处死刑一般在接到最高人民法院执行命令后的7天内执行,需要经过最高人民法院复核。执行死刑的流程包括会见亲属申请、临场监督、验明正身、公布执行等步骤。死刑具有剥夺犯罪分子权利、造成最大痛苦和不可逆等法律特征。 法律分析 一、判处死刑一般什么时候执行? 判处死刑后执行的时间是接到最高人民法院执行死刑命令后的7天内,执行死刑需要经过最高人民法院复核。 《刑事诉讼法》 第二百六十二条 下级人民法院接到最高人民法院执行死刑的命令后,应当在七日以内交付执行。但是发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停止执行,并且立即报告最高人民法院,由最高人民法院作出裁定: (一)在执行前发现判决可能有错误的; (二)在执行前罪犯揭发重大犯罪事实或者有其他重大立功表现,可能需要改判的; (三)罪犯正在怀孕。 前款第一项、第二项停止执行的原因消失后,必须报请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再签发执行死刑的命令才能执行;由于前款第三项原因停止执行的,应当报请最高人民法院依法改判。 二、执行死刑的流程有哪些? 1、执行死刑前,罪犯提出会见其亲属或者其近亲属提出会见罪犯申请的,人民法院可以准许。 2、人民法院将罪犯交付执行死刑,应当在交付执行3日前通知同级人民检察院派员临场监督。 3、执行死刑前,指挥执行的审判人员对罪犯应当验明正身,即认真核对被执行人的姓名、性别、年龄、籍贯、基本犯罪事实及其他情况,确保被执行的人就是判决、裁定所确定的死刑罪犯,以防止错杀;还要询问罪犯有无遗言、信札,并制作笔录,然后交付执行人员执行死刑。 4、执行死刑应当公布,禁止游街示众或者其他有辱被执行人人格的行为。 5、执行死刑完毕,应当由法医验明罪犯确实死亡后,在场书记员制作笔录。交付执行的人民法院应当将执行死刑情况(包括执行死刑前后照片)及时逐级上报最高人民法院。 三、死刑具有哪些法律特征? 1、死刑所剥夺的是犯罪分子最重要的权利; 2、死刑对犯罪分子造成的痛苦是最大的; 3、死刑的适用对犯罪分子来讲是不可逆的。 死刑是刑事案件中最严厉的一种量刑方式,但死刑只适用于犯罪性质极其恶劣的犯罪分子。比如以特别残忍的手段造成受害人死亡,抢劫过程中故意杀害受害人,贩卖毒品数量巨大的,都有可能被法院判处死刑立即执行。死刑判决书生效后一般是不可逆转的。 结语 死刑是刑事案件中最严厉的量刑方式,对犯罪分子造成的痛苦是最大的。根据《刑事诉讼法》,判处死刑后执行的时间是接到最高人民法院执行死刑命令后的7天内,并需经过最高人民法院复核。执行死刑的流程包括会见亲属、通知检察院监督、验明身份、询问遗言、执行公布等环节。死刑具有不可逆性,剥夺了犯罪分子最重要的权利。然而,死刑仅适用于犯罪性质极其恶劣的个案,如特别残忍手段造成受害人死亡、抢劫中故意杀人、贩毒数量巨大等。一旦死刑判决书生效,一般不可逆转。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五章 审判监督程序 第二百六十一条 最高人民法院判处和核准的死刑立即执行的判决,应当由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签发执行死刑的命令。 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罪犯,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死刑缓期执行期满,应当予以减刑的,由执行机关提出书面意见,报请高级人民法院裁定;如果故意犯罪,情节恶劣,查证属实,应当执行死刑的,由高级人民法院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对于故意犯罪未执行死刑的,死刑缓期执行的期间重新计算,并报最高人民法院备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三章 刑罚 第五节 死刑 第五十一条 死刑缓期执行的期间,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死刑缓期执行减为有期徒刑的刑期,从死刑缓期执行期满之日起计算。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三章 刑罚 第五节 死刑 第四十九条 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和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 审判的时候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但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