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遭受他人在网上侮辱诽谤,需要保存的证据有:网络链接、包含网络诽谤内容的截图,如微信聊天记录、微博、客户端、新闻、帖子、电子邮件等网页或APP页面截图,如有视频也应下载保存。 因为网络诽谤的内容随时可能会被网络诽谤行为人删除,造成证据灭失,为避免出现被害人举证不能的不利后果,被害人应当去公证处办理证据保全,将证据固定下来。 通知网络服务提供者,要求网络服务提供者对涉嫌网络诽谤的内容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必要措施,同时要求网络服务提供者披露涉嫌侵权的网络用户的姓名(名称)、联系方式、网络地址等信息。 根据不同的侵权情况,被害人可以选择采取以下其中一种或者全部的维权方式,追究网络诽谤行为人的不同法律责任: 1、向公安机关报警,公安机关受理后会依法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的证据情况依法做出处罚,如果经调查,认定行为人诽谤事实成立的,对网络诽谤行为人做出五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的罚款,诽谤情节较重的,对网络诽谤行为人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2、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追究网络诽谤行为人的民事责任。被害人在起诉时,可以向涉嫌侵权的网络用户或网络服务提供者提出停止侵害、赔礼道歉、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偿损失的诉讼请求。 3、向法院提起刑事自诉。 如果被害人所遭遇的网络诽谤情节严重,被害人可以先追究网络诽谤行为人的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在此过程中充分搜集证据并获取网络诽谤行为人的身份信息以及诽谤信息的点击、浏览、转发数量,然后再提起刑事自诉。如果通过被害人搜集到的证据,可以证明网络诽谤行为人的诽谤行为严重危害到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那么被害人可以尝试申请公安机关启动刑事立案侦查,请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对网络诽谤行为人的诽谤行为启动公诉程序,追究其刑事责任。 一、网络暴力如何判刑 行为人以网络暴力为手段,侮辱、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有可能构成侮辱罪或诽谤罪,从而受到刑罚处罚。《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所以,行为人利用网络暴力,在网络上侮辱或者诽谤他人的,可能会被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的刑罚。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九百九十五条,人格权受到侵害的,受害人有权依照本法和其他法律的规定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的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请求权,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