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如何确定残疾人的犯罪行为所应受到的刑罚?
释义
    残疾人犯罪的法律责任和量刑原则:法院根据残疾人参与犯罪的情节从轻、减轻或免除刑罚;除精神病人外,其他残疾人需承担责任;残疾人犯罪不是破坏公共秩序的理由;法律对所有人平等适用;逮捕后需考虑残疾人的身体健康状况,避免不必要的羁押。
    法律分析
    一、残疾人犯罪怎么量刑
    对于残疾人犯罪的量刑,一般法院会根据残疾人参与犯罪的情节从轻、减轻或免除刑罚。若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其精神正常的时候进行犯罪,则应当负相应的刑事责任。一般对于聋哑盲残疾人,法院可以从轻、减轻或免除刑罚。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的有关规定,第十九条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二、残疾人犯罪的法律责任
    残疾人犯罪,除了不能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有例外,其他残疾人都和普通人一样要担责。
    残疾人需要社会的关怀,也需要法律的保护,但当残疾人抱团作恶,法律同样不能缺位。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说,残疾都不是破坏公共秩序、践踏公序良俗的理由。
    残疾人涉恶事件并非新近有之。关爱残疾人是社会的责任,政府部门、企业、慈善机构等,都给予了残疾人一定的特别帮助、关心、关爱。这并不意味着残疾人可以把社会的温情关爱当做为所欲为的筹码,因为法律的利剑不会因为是残疾人就法外开恩。宪法规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对于所有人,无论是施行保护或处罚都是一样的,无关乎其身份。
    三、残疾人犯罪的法律规定
    残疾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逮捕后,人民检察院应当对羁押必要性定期开展审查,综合考虑侦查取证的进展情况,案件事实、情节和证据的变化情况,残疾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身体健康状况等因素,对不需要或者不适宜继续羁押的,应当依法变更强制措施或者建议有关机关变更强制措施。
    结语
    在残疾人犯罪的量刑问题上,法院通常会根据残疾人参与犯罪的情节从轻、减轻或免除刑罚。除了精神病人外,其他残疾人都需要承担法律责任。残疾人虽然需要社会关怀和法律保护,但当他们犯罪时,法律同样不能缺位。残疾人犯罪并非新问题,我们应该关爱残疾人,但也不能因为残疾就对其纵容。法律对待所有人都应平等,无论身份如何,法律都是一样的。在残疾人犯罪的法律规定中,人民检察院应当定期审查羁押的必要性,并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对强制措施进行变更。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二章 侦查 第四节 勘验、检查 第一百三十一条 对于死因不明的尸体,公安机关有权决定解剖,并且通知死者家属到场。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三章 刑罚 第一节 刑罚的种类 第三十六条 由于犯罪行为而使被害人遭受经济损失的,对犯罪分子除依法给予刑事处罚外,并应根据情况判处赔偿经济损失。
    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犯罪分子,同时被判处罚金,其财产不足以全部支付的,或者被判处没收财产的,应当先承担对被害人的民事赔偿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二章 犯罪 第一节 犯罪和刑事责任 第二十条 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1 17:3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