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请问怎样算合同诈骗罪 |
释义 | 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以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是合同诈骗。《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1、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2、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3、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4、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5、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 犯信用卡诈骗罪怎样算自首 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据此,认定自首必须同时具备两项基本要件:1、必须自动投案;2、必须如实地供述自己的罪行。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论。 怎样构成合同诈骗罪 合同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如下:1、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成为本罪主体,单位亦能成为本罪主体;2、合同诈骗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既侵犯了合同他方当事人的财产所有权,又侵犯了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3、本罪的主观方面只能是故意,并且是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4、合同诈骗罪的客观表现形式。《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规定,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采取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等欺骗手段,骗取对方当事人的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合同诈骗罪怎样起诉 合同诈骗属于公诉案件,受害人应当及时拨打110或者到公安机关报案,由公安机关立案侦查,检察院提起公诉,法院依法对犯罪分子定罪处罚。《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合同诈骗罪】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一)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二)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三)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四)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五)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 合同诈骗罪怎样处罚 根据《刑法》第224条的规定,犯本罪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根据《刑法》第231条的规定,单位犯合同诈骗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按照上述法定刑判处刑罚。 怎样的收条才能算诈骗 借贷纠纷律师收集整理了关于怎样的收条才能算诈骗的相关法律知识,给大家一些参考。更多借贷纠纷专业问题建议咨询律师。 行为人的主观方面有非法占有目的,同时行为人的客观方面有隐瞒事实,虚构事实,从而让受害人作出错误的财产处分的行为,则可以依据该收条,判定行为人犯诈骗罪。 《刑事诉讼法》第五十条规定,可以用于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都是证据。 证据包括: (一)物证; (二)书证; (三)证人证言; (四)被害人陈述;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 (六)鉴定意见; (七)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 (八)视听资料、电子数据。 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权利人最后催款导致诉讼时效中断吗 可以中断的。 诉讼时效中断的情形诉讼时效中断的法定事由: 1.提起诉讼或仲裁。 指权利人提起民事诉讼或仲裁,请求法院或仲裁庭保护其权利的行为。 同时应注意,权利人起诉后又撤诉的应视为与请求相同的发生诉讼时效中断的效果。 包括民事诉讼法上的一切权利主张形式,如起诉、应诉,作为第三人参加诉讼,申请支付令、申报破产债权、申请强制执行等,也包括依照其他法律规定的争议解决程序提出的权利主张,还包括权利人向人民调解委员会或有关单位提出保护民事权利的请求等。 2.权利人主张权利。 指权利人在诉讼程序外向义务人明确提出要求其履行义务的意思通知。 这种意思通知,在方式上没限制(口头或书面等能达请求效果的各种方式),只要将催告之意思传达于相对人,并于事后能证明。 包括权利人向债务保证人、债务人的代理人或者财产代管人提出催告。 3.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 是指权利人的相对人表示知悉该权利人的权利存在的行为。 同意履行义务的形式,无特别要求。 关于义务人的同意应当注意以下四点: 1)义务人作出分期履行、部分履行、提供担保、请求延期履行、制定清偿计划等承诺或者行为的,应当认定为一方同意履行义务; 2)对于连带债权人中的一人发生诉讼时效中断的事由,应当认定对其他连带债权人也发生诉讼时效中断的效力。 对于连带债务人中的一人发生诉讼时效中断的事由,应当认定对其他连带债务人也发生诉讼时效中断的效力; 3)债权人提起代位权诉讼的,应当认定对债权人的债权和债务人的摘取均发生诉讼时效中断的效力; 4)债权转让的,应当认定诉讼时效从债权转让通知到达债务人之日其中断。 债务承担情形下,构成原债务人对债务承认的,应当认定诉讼时效从债务承担意思表示到达债权人之日其中断。 诉讼时效中断适用于最长诉讼时效期间以外的诉讼时效期间类型。 不同的案件有不同的诉讼时效,并且诉讼时效是随着案情进行变化的,可能会中止也可能会中断。 但是当事人一定要在法定的诉讼时效之内进行起诉,这样可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果不在法定的时间期限,法律保障不了权利。 该内容由 冯绍青律师 和 律说律答 共创回答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