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企业可以存单质押担保贷款吗? |
释义 | 可以。存单质押借款对象:1、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具有相应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2、如果借款人是外国人、无国籍人以及港、澳、台居民的话,应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居住满1年并有固定居所和职业。风险提示:质押担保的范围,是指出质人所承担的质押担保责任的范围。企业质押担保贷款的担保范围包括:主债权及利息、违约金、损害赔偿金、质物保管费用和实现质权的费用。 企业借款人解散,贷款人可以如何处置质押存单? 1、企业借款人解散的,贷款人和出质人可以协议以单位定期存单兑现或以法律规定的其他方式处分单位定期存单。2、以单位定期存单兑现时,贷款人应向存款行提交单位定期存单和其与出质人的协议。3、单位定期存单处分所得不足偿付担保款项的,贷款人应当向借款人另行追偿;偿还担保款项后有剩余的,其超出部分应当退还出质人。风险提示:公司解散后进行清算,会出现两种状况:1、公司财产能够清偿公司债务的,就按照前面已经叙述过的法定清偿顺序清偿公司债务,并按法定的原则分配清偿后的剩余财产;2、清算组在清理公司财产、编制资产负债表和财产清单后,发现公司财产不足以清偿债务的,应当立即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破产。 企业办理单位定期存单质押贷款需要提交什么材料? 借款人办理单位定期存单质押贷款,除按其他有关规定提交文件、资料外,还应向贷款人提交下列文件、资料:(一)开户证实书,包括借款人所有的或第三人所有而向借款人提供的开户证实书;(二)存款人委托贷款人向存款行申请开具单位定期存单的委托书;(三)存款人在存款行的预留印鉴或密码。开户证实书为第三人向借款人提供的,应同时提交第三人同意由借款人为质押贷款目的而使用其开户证实书的协议书。风险提示:贷款人经审查同意借款人的贷款申请的,应将开户证实书和开具单位定期存单的委托书一并提交给存款行,向存款行申请开具单位定期存单和确认书。贷款人经审查不同意借款人的贷款申请的,应将开户证实书和委托书及时退还给借款人。 企业借款人或出质人被宣告破产,贷款人可以如何处置质押存单? 1、企业借款人或出质人被宣告破产或解散的,贷款人和出质人可以协议以单位定期存单兑现或以法律规定的其他方式处分单位定期存单。2、以单位定期存单兑现时,贷款人应向存款行提交单位定期存单和其与出质人的协议。3、单位定期存单处分所得不足偿付担保款项的,贷款人应当向借款人另行追偿;偿还担保款项后有剩余的,其超出部分应当退还出质人。风险提示:质押贷款违约的风险:1、信用风险。我国个人征信体系对于个人信用记录管理非常严格,主要制约个人和金融机构之间的借贷关系,所以信用贷款一旦违约会对个人信用记录产生污点,之后借贷人申请信用卡或银行贷款那是相当麻烦的,或是要承担相当高的利率,甚至银行直接不批。2、诉讼风险。逾期超过一定金额将走法律程序,当信用贷款借贷人恶意逾期还款或根本还不上的时候,信用贷款机构或银行就会根据当时签署的信用贷款合同走法律程序起诉借贷人。 单位定期存单质押贷款质押合同内容包括什么? 办理单位定期存单质押贷款,贷款人和出质人应当订立书面质押合同。质押合同应当载明下列内容:(一)出质人、借款人和质权人名称、住址或营业场所;(二)被担保的贷款的种类、数额、期限、利率、贷款用途以及贷款合同号;(三)单位定期存单号码及所载存款的种类、户名、账户、开立机构、数额、期限、利率;(四)质押担保的范围;(五)存款行是否对单位定期存单进行了确认;(六)单位定期存单的保管责任;(七)质权的实现方式;(八)违约责任;(九)争议的解决方式;(十)当事人认为需要约定的其他事项。风险提示:质押合同应当由出质人和贷款人签章。签章为其法定代表人、经法定代表人授权的代理人或主要负责人的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质押期间,除法律另有规定外,任何人不得擅自动用质押款项。出质人和贷款人可以在质押合同中约定,当借款人没有依约履行合同的,贷款人可直接将存单兑现以实现质权。 企业质押存单期限先于贷款期限届满的,如何处理? 1、质押存单期限先于贷款期限届满的,贷款人可以提前兑现存单,并与出质人协议将兑现的款项提前清偿借款或向与出质人约定的第三人提存,质押合同另有约定的,从其约定。提存的具体办法由各当事人自行协商确定。2、贷款期限先于质押的单位定期存单期限届满,借款人未履行其债务的,贷款人可以继续保管定期存单,在存单期限届满时兑现用于抵偿贷款本息。风险提示:存单质押担保的注意事项:(一)质押须签定书面质押合同并转移质物的占有。存单等权利质押,必须完成权利凭证交付的交付。质押合同只有在质物转移到质权人占有时才生效,仅签订书面质押合同而不转移质物的占有,质押无效。(二)双方当事人不得事先约定在在债务履行期届满质权人未受清偿时,质物的所有权转移为质权人所有。如有约定,也是无效。 该内容由 陆洋律师 和 律说律答 共创回答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