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一对一骂人违法吗 |
释义 | 法律分析:辱骂他人本身是不对的,属于治安案件,告人的话,胜诉的可能性不大。对行为人主观过错的要求不同侮辱罪的行为人主观上必须是直接故意:而民事侮辱侵权的行为人主观上有故意,也有过失。 一、网络骂人他死了我是否需要坐牢 一、需依具体情况而定,主要如下: 1、行为人明知或应知对方存在高危疾病,如严重心脏病,这种情况下言语刺激致人死亡可能在主观上构成过失或故意,应当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 2、行为人无法得知对方相关身体状况,这种情况下因为缺乏主观要件,造成死亡后果属于意外事件,法律上不承担刑事责任。 3、双方在公众场合,用语激烈,对受害人进行侮辱、诽谤,受害人无法承受人格上的凌辱,气绝身亡的,行为人要负刑事责任。 二、民事侵权侮辱行为与侮辱罪如何认定如下: 1、行为的严重程度不同。构成侮辱罪的必须是“情节严重”的行为;民事侵权的侮辱行为,仅限于“造成一定影响”的侮辱行为。 2、行为的对象不同。侮辱罪的对象只能是自然人;而民事侵权侮辱行为的对象可能为法人。《民法典》规定我国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 3、对行为人主观过错的要求不同。侮辱罪的行为人主观上必须是直接故意:而民事侮辱侵权的行为人主观上有故意,也有过失。即民事侵权行为人只要有过错,并在客观上造成了对他人人格、名誉的损害,就应承担名誉侵权的法律责任。 二、把别人手机号发到网上属于违法吗 把别人手机号发到网上属于违法行为。 违法行为又称“无效行为”。不合法行为的一种。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与客观上不合法行为不同之处在于,行为人在实施该行为时主观上有过错,从而使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受到侵犯。主观上的过错指故意或过失两种主观状态。根据违法性质,违法行为可分为刑事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经济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等;根据对社会的危害程度,违法行为可分为一般违法行为和严重违法行为(犯罪)。 行政违法是指行政主体所实施的违反行政法律规范,侵害受法律保护的行政关系尚未构成犯罪的有过错的行政行为。行政违法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行政违法仅指行政主体的违法,广义的行政违法还包括行政相对人违法。 网络侵权行为属于违法行为,不一定会犯法,一般需要承担民事责任。但是,如果在网络上侮辱或者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可能会涉嫌侮辱罪或者诽谤罪,需要承担刑事责任,即是犯法的。 三、如何认定侵权 认定为侵权的条件如下: 1、行为具有违法性,即该行为是违反法律强制或禁止性规定的; 2、有损害事实的存在,包括公私财务,也包括非财产性权利; 3、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即导致的损害结果是行为人实施某一种行为导致的; 4、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侵权行为在主观方面是过错,过错有故意或过失。 一、侵害名誉权的立案标准如下: 1、行为人在主观上有过错; 2、实施了侮辱、谩骂等行为; 3、造成他人社会评价降低; 4、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二、名誉权侵权的构成要件如下: 1、行为人确有名誉损害行为,并且造成了受害人社会评价降低; 2、行为人名誉损害行为具有违法性,侵害名誉权的对象具有鲜明指向性; 3、损害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有明显字眼认为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4、行为人主观上故意损害他人名誉。 综上所述,对于侵害名誉权的立案标准需要有既定的侵害行为,并且给受害人造成损害的,有严重后果的情况,法院就会进行立案审判,当然审判的结果会根据案件的严重程度来确定,具体的赔偿金额法院也会酌情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四)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五)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六)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