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打官司证据不足应该怎么样办 |
释义 | 诉讼中证据至关重要,民事诉讼的证据规则是“谁主张、谁举证”。如果证据不足,法院可能不受理案件。起诉人应在充分证据的情况下提起诉讼,否则可能败诉并承担诉讼费用。若证据不足,建议先撤诉并收集足够证据,或请求法院协助、委托律师收集证据。 法律分析 证据:是证明事实的材料,证据问题是诉讼的核心问题,全部诉讼活动实际上都是围绕证据的搜集和运用进行。民事诉讼的证据规则为“谁主张、谁举证”,当事人应当对自己诉辩称的主张提供证据支持,否则法院对其诉辩称也难以支持。 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的时候,如果证据不足的情况下,不符合起诉条件的,人民法院是可能不受理案件的,起诉人可以再收集与案件有关的证据,在证据充分的情况下再提起诉讼。 如果人民法院受理了案件,人民法院在审理案件的时候,案件的证据不足的,人民法院可以作出原告败诉的判决,作出原告败诉的判决后,原告需要承担诉讼费用。 所以在起诉证据不足的情况下,起诉人最好先撤诉,收集足够的证据,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如果收集证据有困难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协助收集证据,或者委托律师收集有关的证据。 拓展延伸 如何应对证据不足的情况在法庭上? 当在法庭上面临证据不足的情况时,有几种策略可以采取。首先,您可以寻求法律专家的建议,以确定是否有其他证据可供使用或者是否有其他法律理据支持您的案件。其次,您可以尝试通过提供其他相关证据或者证人证词来填补证据不足的空缺。此外,您还可以利用法律程序中的规则和程序来争取更多时间来收集更多证据。最后,您可以考虑与对方进行和解或寻求其他解决方案,以避免完全依赖于证据。在法庭上面对证据不足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因此建议您寻求专业的法律帮助,以确保您的权益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 结语 证据是诉讼的核心问题,缺乏证据可能导致法院不受理案件或原告败诉。在起诉证据不足的情况下,最好先撤诉并收集足够的证据。可以寻求法律专家的建议,填补证据不足的空缺,利用法律程序争取更多时间收集证据,或寻求和解等解决方案。面对证据不足的复杂问题,建议寻求专业法律帮助以保护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 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或者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人民法院应当调查收集。人民法院应当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地、客观地审查核实证据。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