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刑事案件类型划分
释义
    法律分析:刑事案件包括以下:
    1、危害国家安全罪,是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行为。危害国家安全罪是一个概括性罪名,是对各种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行为共同特征的概括;
    2、危害公共安全罪,主要包括五大类型43个小类,其中包括:放火罪、组织、参加恐怖活动罪、破坏电力设备罪、买卖枪支罪等等性质比较严重的罪行;
    3、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罪,破坏经济秩序罪不是一个单独的罪名,而是一类。主要包含: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走私罪、妨害对公司、企业的管理秩序罪等;
    4、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是指非法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和民主权利的行为。涵盖以下几种恶劣行为:侵犯他人生命、侵犯他人身体健康、侵犯妇女身心健康、侵犯他人人身自由、侵犯他人名誉、人格等。
    一、刑事案件有以下几个阶段:
    1、侦查羁押期限:逮捕犯罪嫌疑人后,侦查羁押期限不得超过2个月;案件复杂,期限届满不能终结的,经上级检察院批准可以延长1个月;犯罪嫌疑人精神病鉴定期间不计入办案期限;
    2、审查起诉期限: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时间为1个月。重大复杂案件可延长半个月;
    3、审判期限:普通程序一审公诉案件应当在受理后两个月内宣判,至少不得超过三个月。
    二、刑事案件具体的处理流程是:
    1、报案;
    2、公安初查;
    3、立案,案件进入侦查阶段;
    4、采取强制措施;
    5、侦查工作结束,公安机关提交《起诉意见书》,案件进入审查起诉阶段;
    6、审查起诉阶;
    7、检察院提起公诉,进入法院审判阶段。
    总之,刑事案件包括触犯刑法的案件以及需要进行公诉的案件。但是刑事案件一般只包括出现犯罪结果的案件,对于没有出现损害结果的案件,一般不算。
    一、应受惩罚性是否属于犯罪的基本特征
    应受惩罚性属于犯罪的基本特征。
    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犯罪具备三个特征,具体如下:
    1、犯罪是危害社会的行为,即具有社会危害性;
    2、犯罪是触犯刑律的行为,即具有刑事违法性;
    3、犯罪是应负刑事责任的行为,即具有刑罚当罚性。
    根据犯罪所侵犯的法益性质,犯罪主要有以下十类:
    1、危害国家安全罪;
    2、危害公共安全罪;
    3、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4、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5、侵犯财产罪;
    6、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7、危害国防利益罪;
    8、贪污贿赂罪;
    9、渎职罪;
    10、军人违反职责罪。
    作为犯罪主体、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单位必须具有以下四个基本特征:
    1、合法性,即单位必须是依法设立并取得法律主体资格的社会组织;
    2、组织性,即必须由相当数量的基本固定的工作人员组成,并存在一定的组织机构;
    3、有一定的经费和财产,这既是单位开展社会活动的物质基础,也是单位履行法定义务的物质保证;
    4、独立性,即在一定的范围内,能够以自己组织的名义独立地进行社会活动,并独立地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
    法律依据:《刑法》分则第一章危害国家安全罪;第二章危害公共安全罪;第三章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第四章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第五章侵犯财产罪;第六章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第七章危害国防利益罪;第八章贪污贿赂罪;第九章渎职罪;第十章军人违反职责罪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5 23:3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