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劳动合同中可否约定自动续签? |
释义 | 劳动合同自动续签不等同于合法的劳动合同订立行为,因为自动续签缺乏书面合同、签订行为和法定条款的要素。自动续签采用默示效力,不适用于劳动合同,违背了劳动合同法的初衷。认可自动续签可能导致劳动合同法体系漏洞,削弱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约束力。因此,虽然可以约定劳动合同自动续签,但自动续约条款不被认为是合法的劳动合同订立行为,建议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到期后另行签订书面合同以避免法律风险。 法律分析 可以约定劳动合同自动续签,但是实践中需要认定“自动续签”是否等于合法的劳动合同订立行为。 关于劳动合同的签订,《劳动合同法》第十条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这一句话内涵很丰富,所谓的书面劳动合同必须包含以下几个要素: 1、存在书面合同 法律上书面的范围不仅是指纸质,电子形式的合同也行,如电子邮件。但是由于电子形式容易被修改,不太可靠,一旦发生争议,需要对合同的真实性进行讨论,枉费功夫,所以推荐使用纸质的劳动合同。 2、存在签订行为 签订是对劳动合同条款的认可。纸质的劳动合同上,双方要签字盖章而电子形式的合同中,表示认可的语句和发出该语句的行为也是签订。 3、存在法定条款 《劳动合同法》中对于法定条款有明确的规定,劳动合同期限就是其中一项。其他比较重要的还有劳动报酬、工作时间等。 如果,公司所采取的劳动合同中,约定员工没有异议合同自动续签。 这一做法使得续签的劳动合同没有单独的书面版本,没有单独签订的行为,其劳动合同期限也缺乏明确的约定。不符合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要求,不应当视为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其次,所谓“没有异议,自动续签”的条款,是采取了合同中默示的效力。 即使用一种不作为,表明合同方的态度。这种做法不适合使用在劳动合同中。一般的合同双方履行完毕后觉得满意,可以按照原来的条件继续不断履行下去。但劳动合同是对劳动关系的约定。劳动关系一方提供劳动,一方支付报酬。劳动者需要随着年龄的增长、经验的提高,获得更好的报酬和福利待遇。如果仅仅凭借某一次合同签订,劳动者就放弃了未来数十年通过劳动合同将改善后的内容予以书面确认的权利,这不是劳动合同法要求书面订立的初衷。 再次,认可自动续签的做法,可能对劳动合同法体系带来重大漏洞。 最有可能出现的就是自动延长条款,如劳动合同到期前一个月,如果劳动者没有书面提出终止劳动合同的,劳动合同期限自动延长一年。如果认可自动续签的默示效力,就不能否认自动变更的默认效力。认可了这种自动变更条款,那《劳动合同法》中对于签订两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需要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约束将彻底丧失意义。 所以,综合来看,虽然可以约定劳动合同主动续签,但是自动续约的条款不能被认为是合法的劳动合同订立行为。 虽然对上述法律观点持相反的观点的不在少数,但是还是建议用人单位,在员工劳动合同到期后,另行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以避免相应的法律风险。 结语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条规定,劳动关系的建立应当通过订立书面劳动合同来实现。因此,约定劳动合同自动续签的做法并不能被视为合法的劳动合同订立行为。此外,自动续签条款可能导致劳动合同法体系的漏洞,甚至削弱劳动者的权益。因此,建议用人单位在员工劳动合同到期后,另行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以避免潜在的法律风险。尽管有不同的法律观点存在,但保持合同订立的明确性和公正性是最为重要的原则。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二章 劳动合同的订立 第二十五条 【违约金】除本法第二十二条和第二十三条规定的情形外,用人单位不得与劳动者约定由劳动者承担违约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二章 劳动合同的订立 第二十二条 【服务期】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可以与该劳动者订立协议,约定服务期。 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违约金的数额不得超过用人单位提供的培训费用。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支付的违约金不得超过服务期尚未履行部分所应分摊的培训费用。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服务期的,不影响按照正常的工资调整机制提高劳动者在服务期期间的劳动报酬。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八十五条 【未依法支付劳动报酬、经济补偿等的法律责任】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者经济补偿;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应当支付其差额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 (二)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 (三)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费的; (四)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未依照本法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