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2023年见义勇为新政策 |
释义 | 2023年见义勇为新政策如下: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科学进展观为指针,彰显见义勇为的英雄事迹,弘扬社会正气营造学习、崇高、关爱、争当见义勇为道德榜样的深厚气氛,打造我街道的良好形象,扎实推动精神文明建立。 坚决贯彻落实见义勇为政策: 1、充分利用宣传横幅、宣传栏、海报、散发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深厚的学习气氛,在全街道广阔群众中形成“扬正气、促和谐”的良好道德风气; 2,各社区居委会、各单位也要仔细做好见义勇为集中宣传活动。成立宣传组织,采纳各种有效形式,营造见义勇为宣传活动的良好气氛; 3,做好宣传引导工作。要采纳多种形式,共同营造出弘扬见义勇,为精神的良好气氛,进一步调动广阔群众参加宣传活动的热忱,广泛深入宣传见义勇、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不断增加宣传效果; 4、各社区居委会、各单位宣传活动完毕后要准时总结,稳固活动成果。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结合学理解释,可将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概括为:平等原则,自愿原则,公平原则,诚实信用原则,公序良俗原则,禁止权利滥用原则,绿色原则。 见义勇为申报流程: 1、反映见义勇为情况或者申请确认见义勇为,应当在行为发生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提出; 2、反映情况或者申请确认,应当向行为发生地的区、县民政部门提出; 3、反映情况或者申请确认时,应当提供有关线索或者证明材料,由民政部门调查认定。 见义勇为主要是指从国家、集体、社会的角度出发,捍卫其利益,不顾及个人的安危,与正在发生的违法犯罪行为进行斗争或者是积极参与抢险救灾的行为。当前,我国民法法律制度体系中并没有完整的针对见义勇为行为进行保护的专门规定,而是散见于各个法律制度之中。对于见义勇为行为的保护主要是通过申请补偿的方式来实现。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关于无因管理、防止侵害、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等规定以及最高法的部分司法解释等等,都是当前我国民法中关于见义勇为法律保护的依据。 综上所诉,有关见义勇为的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也对见义勇为行为时给它人造成了财产损失或者人身伤亡的情况下如何进行合理的司法认定进行了规定。需要注意的是,见义勇为是传统美德,在《民法典》中加以规定是为了更好的发扬见义勇为的传统美德,鼓励见义勇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三条 因保护他人民事权益使自己受到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受益人可以给予适当补偿。没有侵权人、侵权人逃逸或者无力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请求补偿的,受益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 第一百八十四条 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