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敲诈勒索属于勒索吗? |
释义 | 敲诈勒索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威胁或要挟勒索财物。行为人必须使用威胁或要挟的方法,对财物所有人或保管人施加精神上的压力,使其不得已交出财物。 法律分析 讹人算敲诈勒索,这已经触犯了敲诈勒索范畴。 敲诈勒索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公私财物的所有人、保管人使用威胁或者要挟的方法,勒索公私财物的行为。 构成敲诈勒索罪必须符合以下几个条件: 1.行为人为一般犯罪主体,即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2.行为人必须使用威胁或者要挟的方法勒索财物,这是敲诈勒索罪最主要的特点。威胁和要挟,是指通过对被害人及其亲属精神上的强制,使其在心理上造成恐惧,产生压力。威胁或者要挟的方法多种多样,如以将要实行暴力;揭发隐私、违法犯罪活动;毁坏名誉相威胁等等。其形式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口头的,还可以通过第三者转达;可以是明示,也可以是暗示。在取得他人财物的时间上,既可以迫使对方当场交出,也可以限期交出。 总之,是通过对公私财物所有人、保管人实行精神上的强制,使其产生恐惧、畏难心理,不得已而交出财物。 拓展延伸 敲诈勒索与勒索罪的界限在哪里? 敲诈勒索与勒索罪的界限在法律上存在一定的区别。敲诈勒索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威胁、恐吓等手段强迫他人交付财物或者以其他方法达到非法占有目的的行为。而勒索罪则是指以暴力、威胁等手段,强迫他人交付财物或者以其他方法达到非法占有目的的犯罪行为。两者的区别在于敲诈勒索不一定需要使用暴力手段,而勒索罪则必须使用暴力或威胁手段。因此,敲诈勒索与勒索罪的界限主要取决于是否存在使用暴力或威胁手段的情况。 结语 敲诈勒索罪是一种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威胁或要挟手段勒索公私财物的犯罪行为。行为人必须使用威胁或要挟手段,通过对被害人及其亲属精神上的强制,使其产生恐惧、畏难心理,不得已而交出财物。与勒索罪相比,敲诈勒索不一定需要使用暴力手段。因此,敲诈勒索与勒索罪的界限主要取决于是否存在使用暴力或威胁手段的情况。 法律依据 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敲诈勒索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八条 对犯敲诈勒索罪的被告人,应当在二千元以上、敲诈勒索数额的二倍以下判处罚金;被告人没有获得财物的,应当在二千元以上十万元以下判处罚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五章 侵犯财产罪 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敲诈勒索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三条 二年内敲诈勒索三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条规定的“多次敲诈勒索”。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