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取保候审是否合法? |
释义 | 拘留期限与保释释放的情况根据行政拘留和刑事拘留而定。行政拘留最长15天,刑事拘留最长37天,证据不足会释放犯罪嫌疑人。保释是为在司法机关被关押的刑事被告人提供担保而准予释放。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九十条,人民检察院对逮捕案件进行审查后,可批准或不批准逮捕,并需说明理由。补充侦查需要通知公安机关。 法律分析 视情况而定。先看是行政拘留还是刑事拘留;如果是行政拘留,最长15天就出来了,不需要判刑。如果是刑事拘留,拘留期最长37天,证据不足,会释放犯罪嫌疑人。取保候审一般指保释。保释是具保释放、取保释放的简称。为在司法机关被关押的刑事被告人提供担保而准予释放。 《刑事诉讼法》第九十条:人民检察院对于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的案件进行审查后,应当根据情况分别作出批准逮捕或者不批准逮捕的决定。对于批准逮捕的决定,公安机关应当立即执行,并且将执行情况及时通知人民检察院。对于不批准逮捕的,人民检察院应当说明理由,需要补充侦查的,应当同时通知公安机关。 拓展延伸 取保候审的法律规定和适用条件 取保候审是指在刑事诉讼中,对于涉嫌犯罪的被告人,根据一定的条件和程序,由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决定将其暂时释放,但仍然受到一定限制和监督的一种措施。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取保候审的适用条件包括:被告人有固定住所或者工作单位,有能够保证不逃跑的担保人,案件性质较轻,不需要羁押的等。取保候审的法律规定主要包括对被告人的限制和约束,如不得离开指定地点、不得接触受害人等。取保候审是一种保护被告人权益、确保刑事诉讼公正进行的措施,但也需要权衡被告人的人身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关系。 结语 根据具体情况而定,行政拘留和刑事拘留的期限有所不同。行政拘留最长为15天,无需判刑。而刑事拘留最长为37天,若证据不足,犯罪嫌疑人将被释放。取保候审一般指保释,即提供担保以保释被关押的刑事被告人。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九十条,人民检察院对逮捕申请进行审查后,可以批准或不批准逮捕,并需及时通知公安机关。取保候审是一种对被告人进行限制和监督的措施,以确保刑事诉讼公正进行。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六章 强制措施 第七十九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六章 强制措施 第六十七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六章 强制措施 第七十三条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取保候审期间未违反本法第七十一条规定的,取保候审结束的时候,凭解除取保候审的通知或者有关法律文书到银行领取退还的保证金。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