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产假延长政策出台 |
释义 | 新规定下的产假延长至一年,根据具体情况给予不同的延长方式;《民法典》规定诉讼时效从两年延长至三年,特殊情况下可申请延长;民事诉讼时效的延长可通过催还、债务承认、担保等方式实现;民事诉讼时效不会自动延长,但可根据特殊情况申请延长;事业单位退休年龄规定为60周岁男性和55周岁女性。 法律分析 关于产假延长至一年的新规定,主要有以下情况: 1、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 2、难产,增加产假15天; 3、生育多胞胎,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 4、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15天产假; 5、怀孕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42天产假; 6、晚育产假,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本省计划生育条例规定。 如何将诉讼时效从两年延长至三年 《民法典》已经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 如何规定民事诉讼时效的延长时间 民事诉讼时效的延长:1、当事人可以通过书面的方式催还,那么自宽限之日或催还之日起,重新计算诉讼时效。2、当事人还可以通过重新打借条或更改还款期限的方式,让债务人对债权表示承认,请求延期履行、提供担保、支付利息等都被视为同意履行义务。诉讼时效可重新计算。3、当事人可要求债务人找担保人担保,并保证在一定期限内还款,逾期不还,由担保人偿还。这种情况下,诉讼时效从还债期限届满之日起重新计算。 怎么规定民事诉讼时效的延长时间 民事诉讼时效延长时间的规定有在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权利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与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情形下,诉讼时效重新计算。 民法典规定民事诉讼时效是否自动延长 民事诉讼时效不会自动延长。根据我国《民法典》(2021年1月1日起生效)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事业单位延长退休年龄规定是什么 (1)公务员男满60周岁、女满55周岁的应办理退休手续; (2)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男满60周岁、女满55周岁的应办理退休手续; (3)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工勤人员,男满60周岁、女满50周岁的应办理退休手续。 结语 产假延长至一年的新规定细化了女职工的具体情况,包括难产、多胞胎、流产等,为女性提供更多的休假保障。而将诉讼时效从两年延长至三年,使得权利人有更长的时间来维护自己的权益。民事诉讼时效的延长可以通过催还、重新打借条、要求担保人等方式实现,为当事人提供更多的解决途径。民事诉讼时效不会自动延长,但特殊情况下人民法院可以根据申请决定延长。事业单位的退休年龄规定是根据不同职位和性别来确定的,目的是合理安排人员的工作和生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18修正):第四章 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第四十五条 国家实行带薪年休假制度。 劳动者连续工作一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18修正):第七章 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 第六十二条 女职工生育享受不少于九十天的产假。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2018修正):第八章 社会保险基金 第六十六条 社会保险基金按照统筹层次设立预算。除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与生育保险基金预算合并编制外,其他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按照社会保险项目分别编制。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