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预谋绑架罪量刑标准
释义
    一、绑架罪的立案标准
    根据刑法第239条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立案:
    (1)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绑架他人的;
    (2)绑架他人作为人质的;
    (3)以勒索财物为目的偷盗婴幼儿的。绑架罪是行为犯,行为人只要实施了上述三种情形之一的行为,就应当立案侦查。
    二、绑架罪的认定标准
    (一)划清绑架罪与拐卖妇女、儿童罪中绑架妇女、儿童的界限。这两种犯罪犯罪手段上都使用了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但有明显区别:一是犯罪的目的的不同。前者以勒索被绑架人的财物、扣押人质为目的,后者以出卖被绑架的妇女、儿童为目的。二是犯罪对象不同。前者绑架的对象是指包括妇女儿童在内的一切人,后者则仅指妇女儿童。
    (二)划清绑架罪与非法拘禁罪的界限。近几年来,社会上出现了因债权债务关系引起的人质型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案件,即以强行扣押人质的方式,胁迫他人履行一定行为为目的的违法犯罪行为。一定行为为目的,实践中大多是健债款,要求以钱换人.这种行为从形式上看与刑法第二百三十九条第一款规定的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的绑架行为很相似,但实质上有很大区别:
    第一,犯罪目的不同。前者以勒索财物为目的,后者以逼索债务为目的,以扣押人质作为讨还债务的手段。
    第二,犯罪对象不同。前者以绑架的人自身完全无过错,而后者以绑架的人质大多自身有过错(如欠债不还),甚至有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也有的纯属索然无辜。因此,刑法第二百三十八条第三款明确规定,为索取债务非法扣押、拘禁他人的,依照非法拘禁罪的规定处罚。
    (三)正确认定偷盗婴幼儿的犯罪性质。对于偷盗婴儿的案件,应当按偷盗婴幼儿的目的不同,分别定罪。根据刑法第二百三十九条第二款的规定,以勒索财物为为目的,偷盗婴幼儿的,应当以绑架罪定罪,并依照刑法第二百三十九条第一款的规定鏀。根据刑法第二百四十条第一款第(六)项的规定,以出卖为目的,偷盗婴幼儿的,则应当以拐卖儿童罪定罪,并依照刑法第二百四十条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四)划清一罪与数罪的界限。在司法实践中,对于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绑架他人,将被害人杀害后勒索财物的行为,是定一个罪还是定两个罪,认识和做法都不一致。
    第一,行为人绑架他人的目的虽是为了勒索财物,但这种犯罪侵犯的不仅是被害人的财产权利,而且首先侵犯的是被害人的人身权利,包括健康和生命权利,所以台湾刑法又称此种犯罪为掳人勒赎罪。
    第二,使用暴力、胁迫的手段绑架他人是本罪在客观方面的重要特征。使用暴力、胁迫手段所造成的后果,就包括在绑架人质过程中可能导致人质死亡,或者出于灭口等动机将人质杀害在内,所以这种犯罪的人身危险性很大。
    第三,本罪在主观方面的故意。但这种故意属于概括的故意,既包括勒索财物的故意,也包括危害人质的故意,而不仅仅是勒索财的故意。概括故意的犯罪对象是不确定的,它只要求行为人对犯罪的事实有概括的认识就可以构成故意犯罪,并不要求行为人明确犯罪结果发生有什么对象上。
    第四,鉴于绑架勒索罪的社会危害性很大,因此法定刑很重,起刑点就是十年以上;情节特别严重的则处死刑。将人质绑架并加以杀害,就属情节特别严重的情形之一。至于是在勒索财物以前还是勒索财物未逞之后将人质危害,属于犯罪的具体情节,并不影响犯罪性质的认定。所以,不能以行为人撕票前后杀害人质,作为认定一罪与数罪的标准。
    (五)正确掌握绑架罪的既遂标准。绑架罪的既遂,应以行为人是否将被害人劫持并实际控制为标准。即行为人只要实施了绑架他人的行为,就构成绑架罪的既遂,而不是以勒索的财物是否到手或者其他目的是否达到为标准。如果由于被害人的反抗或者他人及时进行解救等客观方面的原因,使绑架没有得逞,因而未能实际控制被害人的,则构成绑架罪的未遂。
    三、预谋绑架罪量刑标准
    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绑架他人的,或者绑架他人作为人质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致使被绑架人死亡或者杀害被绑架人的,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以勒索财物为目的偷盗婴幼儿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预谋犯罪但没着手实行,由于犯罪份子中止行为,属于犯罪中止。犯罪中止如果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可以减轻或免除处罚。
    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4 1: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