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当事人是否能在仲裁过程中自行和解?
释义
    仲裁过程中当事人可以自行和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五条,申请撤诉需由人民法院裁定。和解是劳动纠纷解决的有效途径,仲裁员和法官应进行调解,达成和解协议后可撤回仲裁申请或起诉。但需注意,撤回后的调解协议不能强制执行。
    法律分析
    一、仲裁过程中当事人可以自行和解吗
    1、可以,当事人双方可以自行和解。如果达成和解,申请仲裁的当事人应当向仲裁委员会提出撤诉申请。仲裁委员会收到撤诉申请后,应制发仲裁决定书准予撤诉
    2、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四十五条宣判前,原告申请撤诉的,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裁定。
    人民法院裁定不准许撤诉的,原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缺席判决。
    二、和解是什么
    1、和解是劳动纠纷解决过程中任何阶段都可以使用的一种有效解决途径。
    2、在仲裁和诉讼过程中,仲裁员和法官应当对争议当事人双方进行调解工作,促使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并由仲裁庭和法院制作调解书。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裁决或判决。
    3、同时,在仲裁和诉讼中,当事人也可以自行和解。自行和解之后,当事人可以撤回仲裁申请或者起诉。但应注意,撤回仲裁或诉讼后的调解协议,不能做为法院强制执行的依据。
    拓展延伸
    当事人在仲裁过程中自行和解的法律可行性及影响分析
    当事人在仲裁过程中自行和解的法律可行性及影响分析:根据仲裁法规定,当事人在仲裁过程中具有一定的自主权,包括和解的权利。然而,自行和解是否可行需要考虑多个因素。首先,仲裁程序是否允许当事人自行和解,需要查看仲裁条款的规定。其次,仲裁庭是否支持当事人的自行和解决策,以及双方当事人是否达成一致,也会影响和解的可行性。此外,和解的影响也需要考虑,包括对争议解决的效率、费用、法律效力等方面的影响。因此,当事人在仲裁过程中自行和解需谨慎权衡各种因素,并咨询专业律师的意见,以确保自行和解的法律可行性和最终效果。
    结语
    当事人在仲裁过程中可以自行和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五条规定,原告在宣判前申请撤诉,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裁定。和解是劳动纠纷解决的有效途径,仲裁员和法官应进行调解工作,促使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当事人自行和解后,可撤回仲裁申请或起诉。但需注意,调解协议不能作为法院强制执行的依据。当事人在仲裁过程中自行和解需综合考虑相关法律规定、仲裁条款、仲裁庭支持及双方一致等因素,并咨询专业律师意见,以确保和解的法律可行性和最终效果。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2017修正):第一章 总 则 第二条 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可以仲裁。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2017修正):第二章 仲裁委员会和仲裁协会 第十条 仲裁委员会可以在直辖市和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设立,也可以根据需要在其他设区的市设立,不按行政区划层层设立。
    仲裁委员会由前款规定的市的人民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和商会统一组建。
    设立仲裁委员会,应当经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司法行政部门登记。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2017修正):第四章 仲裁程序 第三节 开庭和裁决 第四十九条 当事人申请仲裁后,可以自行和解。达成和解协议的,可以请求仲裁庭根据和解协议作出裁决书,也可以撤回仲裁申请。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4 3:1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