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消费前避免纠纷的办法及维权五大途 |
释义 | 消费维权总是在有问题发生后才去找解决的方法。其实,作为消费者,为了更好的保护好自己的权益,应该在消费前,消费时多注意是否有问题,学会避免问题的发生。在这里,我们先谈谈如何在消费前避免问题的发生。 购物消费要做个“明白人” 在消费过程中,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消费者的权益常常遭受某种伤害。那么,消费者怎样才能更好地维护自身的权益呢消协的工作人员称,消费者应做个“明白人”,明白自己应该享有的权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第七条至第十五条明确规定:消费者享有人身、财产安全权、知悉真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求偿权、结社权、获知权、维护尊严权和监督权。 消费者徐先生在某专卖店看中了一双某品牌的运动鞋,该店的店员告知这款运动鞋具有透气功能,徐先生便花246元购买了一双。穿上当日刚好遇到下雨天,徐先生发现鞋底竟然进水了。徐先生在与店方进行交涉无果的情况下,遂到消费者协会寻求帮助。消协展开调查核实,在掌握徐先生反映的情况基本属实后,遂召集双方进行调解,听取双方的陈述。消协工作人员认为,虽然鞋子本身并无质量问题,但由于店方未告知清楚鞋子的性能及注意事项(雨天不能穿),损害了消费者的知悉真情权。最后,根据《消法》第八条规定,在消协的主持下双方达成协议:由经营者为徐先生调换一双其它型号的鞋子,此纠纷得以圆满解决。 选购商品做个“懂行人” 熟悉商品知识,是确保不吃亏上当的基本保证。据介绍,有不少消费者购买了假冒伪劣商品后大呼上当。所以,熟悉商品知识,善辨假冒伪劣,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市民在购买商品时,要认明商标标志。 假冒伪劣商品往往采用与名优商品相仿或相近的名号,所以,应仔细辨别,谨防鱼目混珠。要注意商品包装和说明,防止假冒伪劣商品打“马虎眼”。此外,要注意购物场所。乡村偏远及路边小商小贩的商品小心购买,否则,出了问题无法对证。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