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法律分析:在仲裁中解决合同纠纷是一种快速、便捷、有效的方式,但要注意以下事项。首先,仲裁协议应当满足法律规定,且需要注意仲裁机构的选择。其次,要注意证据的搜集和保存,确保证据完整、真实、准确。最后,在仲裁过程中需要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陈述自己的事实,以及保留自己的权利,如上诉等。 法律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二十六条:仲裁协议应当采取书面形式,但可以采取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书面形式的仲裁协议应当载明仲裁请求和仲裁事项。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九十六条:当事人因合同纠纷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的,仲裁协议应当采取书面形式。仲裁协议的效力,依照本法第十条和第二十六条的规定确定。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一条:当事人对自己主张的事实和证据负有举证责任。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九十八条:轮候证人应当及时出庭作证。证人有正当理由不能出庭的,应当及时向人民法院说明并提交书面证言或者听证笔录。 5.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五十七条:当事人应当充分发表意见和陈述事实,可以进行质证,同时应当尊重仲裁庭的调解建议。仲裁庭应当充分听取当事人的意见,认真审查查证的证据,确保事实清楚,法律适用正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