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个人信息保护法实施后存在法律风险提示
释义
    2021年8月2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个人信息保护法》),该法将于2021年11月1日施行。
    一、修订的背景
    《个人信息保护法》是我国首部针对个人信息保护的专门性法律,全文共八章,七十四条。《个人信息保护法》的颁布填补了个人信息保护领域高位阶且具有强制约束力的法律空白,并将与《民法典》《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共同构筑我国个人信息与数据保护的法律规范体系,标志着我国进入了更高水平的个人信息保护的法治时代。
    二、主要内容解读
    1.明确界定核心概念。
    《个人信息保护法》第四条规定明确了个人信息及其处理活动的法律内涵,即个人信息是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与已识别或者可识别的自然人有关的各种信息,不包括匿名化处理后的信息。个人信息的处理包括个人信息的收集、存储、使用、加工、传输、提供、公开、删除等。此外,第七十三条明确了个人信息处理者、自动化决策、去标识化、匿名化等与个人信息密切相关的法律概念。
    2.确立个人信息处理基本原则
    《个人信息保护法》第五条至第九条提出了处理个人信息需要遵循的原则。
    一是合法、正当、必要和诚信原则。处理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和诚信原则,不得通过误导、欺诈、胁迫等方式处理个人信息。
    二是目的性原则。处理个人信息应当具有明确、合理的目的,并应当与处理目的直接相关。
    三是影响最小原则。收集个人信息,应当限于实现处理目的的最小范围,不得过度收集个人信息。
    四是公开、透明原则。处理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公开、透明原则,公开个人信息处理规则,明示处理的目的、方式和范围。
    五是保证个人信息的质量原则。处理个人信息应当保
    
     该内容由 张胜云律师 和 律说律答 共创回答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 15: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