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刑事拘役的适用对象: 1、拘役一般只适用于犯罪性质比较轻微的犯罪; 2、拘役多适用于社会害性不大的犯罪; 3、在中国刑法分则中,设置拘役刑的条文绝大多数是把拘役作为最低法定刑规定的。 一、拘役会不会留有案底 拘役会有案底。 1、拘役属于受到刑罚处罚,犯罪分子被判处刑事处罚的,案底一旦产生,就不会消除; 2、对于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应当对相关犯罪记录予以封存。 法院判拘役的条件是: 1、犯罪性质比较轻微的犯罪。适用比例最高的是渎职罪,其次分别是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罪等; 2、对社会危害性不大的犯罪,根据相关规定中除过失致人死亡罪没有规定可以适用拘役外,绝大多数过失犯罪都可以适用拘役,约占全部过失犯罪的95%左右。在同一类犯罪中,能够适用拘役的也是一些社会危害性不大的犯罪; 3、本应判处管制,但具有从重情节的犯罪。 二、涉黄案件有没有缓刑 涉黄案件一般没有缓刑。适用于缓刑的对象必须被判处拘役或拘役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被判处超过一年3年度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一般不适用缓刑。因为涉黄案件罪行严重,社会危害大。缓刑的适用条件: 1、判处拘役或拘役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2、适用缓刑的犯罪分子必须犯罪情节轻微,悔改表现良好,不再危害社会; 3、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累犯不能适用缓刑。 三、减刑的概念、对象及条件是什么 减刑,是指对原判刑期适当减轻的一种刑法执行活动。 减刑适用于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一)对象条件减刑只适用于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二)减刑只能适用于在刑罚执行过程中确有悔改或立功表现的犯罪分子。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四十三条,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由公安机关就近执行。在执行期间,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每月可以回家一天至两天;参加劳动的,可以酌量发给报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