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父母失信,孩子是否受影响? |
释义 | 离婚后抚养子女的原则是根据子女的利益和父母的实际情况来判决,失信人通常不会被判抚养权,因为他们的抚养条件已经不适合。根据民法典,离婚不会消除父母与子女的关系,离婚后父母仍有抚养、教育、保护的权利和义务。对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由母亲直接抚养;对于已满两周岁的子女,法院会根据最有利于子女的原则进行判决;对于已满八周岁的子女,应尊重其真实意愿。 法律分析 1、离婚时一般不会把小孩判给失信人,因为法院都是根据保护子女合法权益结合父母双方的实际抚养能力和条件等具体情况考虑判决孩子的抚养权的,失信人被限制消费,在抚养条件上已经不适合抚养了。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四条规定,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者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教育、保护的权利和义务。 3、离婚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 拓展延伸 父母失信行为对孩子的成长路径产生何种影响? 父母失信行为对孩子的成长路径产生深远的影响。首先,孩子可能会失去对父母的信任,对家庭价值观和道德观念产生质疑。这可能导致孩子在人际关系中表现出不信任和疑虑,影响其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其次,父母失信行为可能给孩子带来心理创伤,导致自尊心受损、焦虑和抑郁等问题。这些负面情绪可能影响孩子的学业表现和社交能力。此外,父母失信行为也可能给孩子的未来带来不利影响,如影响其信用记录和就业机会。因此,重建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信任关系至关重要,通过积极的沟通和建立正确的家庭价值观,可以帮助孩子克服这些负面影响,实现健康的成长。 结语 离婚时,法院会根据保护子女权益和父母实际情况来判决抚养权,一般不会将孩子判给失信人。根据我国民法典规定,离婚后父母仍有抚养义务。对于未满两周岁的子女,原则上由母亲抚养;对于已满两周岁的子女,双方协议不成时,法院会根据最有利于孩子的原则判决。父母失信行为对孩子的成长有深远影响,重建信任关系至关重要,通过积极沟通和正确的家庭价值观帮助孩子实现健康成长。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020修订):第六章 政府保护 第九十三条 对临时监护的未成年人,民政部门可以采取委托亲属抚养、家庭寄养等方式进行安置,也可以交由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或者儿童福利机构进行收留、抚养。 临时监护期间,经民政部门评估,监护人重新具备履行监护职责条件的,民政部门可以将未成年人送回监护人抚养。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2018修正):第八章 法 律 责 任 第七十七条 家庭成员盗窃、诈骗、抢夺、侵占、勒索、故意损毁老年人财物,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020修订):第二章 家庭保护 第二十条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发现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受到侵害、疑似受到侵害或者其他合法权益受到侵犯的,应当及时了解情况并采取保护措施;情况严重的,应当立即向公安、民政、教育等部门报告。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