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法院如何判定恶意转移财产 |
释义 | 法院判定恶意转移财产方式如下: 1、转移行为的时间:如果转移行为发生在涉案财产被冻结、查封等司法措施实施前,且转移行为不属于正常经济活动范畴,那么法院有可能认定为恶意转移财产; 2、 转移财产的方式:如果转移财产的方式不合理、不合法,例如将财产以低价甚至零价转移给他人,或将财产转移至无法追溯的地点或账户,那么法院有可能认定为恶意转移财产; 3、转移财产的目的:如果转移财产的目的是为了逃避债务、逃避法律制裁,或者是为了阻碍债权人或其他追索权利人的行使权利,那么法院有可能认定为恶意转移财产; 4、 转移财产的性质:如果被转移的财产是被认定为涉案财产或者被认定为需要被追溯的财产,那么法院有可能认定为恶意转移财产。 恶意转移财产的构成要件如下: 1、财产:涉及的财产应该是债务人名下的财产,包括但不限于房产、车辆、货币、股权等; 2、转移:债务人应当存在将财产转移给他人的行为,具体转移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出售、赠与、转让、转移等; 3、恶意:债务人转移财产的动机是恶意的,目的是逃避债务或者阻碍债权人或其他追索权利人行使其权利。这种恶意可以是主观上的恶意,也可以是客观上的恶意; 4、 损害:转移财产给他人后,债务人的行为会对债权人或其他追索权利人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例如无法清偿债务、无法追溯财产等。 综上所述,法院在判定恶意转移财产时,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如果转移财产的行为符合了上述任意一种情况,那么法院有可能认定为恶意转移财产,并对涉案人员做出相应的法律判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九十二条 夫妻一方隐藏、转移、变卖、毁损、挥霍夫妻共同财产,或者伪造夫妻共同债务企图侵占另一方财产的,在离婚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对该方可以少分或者不分。离婚后,另一方发现有上述行为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财产。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