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揭示他人隐私可能带来的后果
释义
    本文介绍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构成和处罚方式,其中包括违反他人隐私保护法律规定可能构成该罪,而具体的处罚方式则根据情节轻重而定。此外,文章还介绍了如何认定侵犯隐私权,包括违法行为、损害事实、因果关系和主观过错四个要件,以及适用归责原则为过错责任原则,不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和公平责任原则。
    法律分析
    违反他人隐私保护法律规定可能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依据法律规定,处罚方式包括:若情节较轻,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以罚款;若情节严重,则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以罚款。
    一、泄漏公布他人隐私怎么判刑
    泄露公布他人隐私构成犯罪的,按侮辱罪或者诽谤罪追究刑事责任,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四十六条【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二、如何认定侵犯隐私权
    侵害隐私权或者侵害隐私利益的责任构成,必须具备侵权责任构成的一般要件,即须具备违法行为、损害事实、因果关系和主观过错四个要件。所适用的归责原则为过错责任原则,不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和公平责任原则。
    1、侵害隐私权的违法行为。首先,侵害隐私权的行为须具违法性。
    2、侵害隐私权的损害事实。隐私是一种信息、一种活动、一种空间领域,也是一种秘密状态。隐私的损害,表现为隐私被刺探、被监视、被侵入、被公布、被搅扰、被干预。
    3、侵害隐私权的因果关系。它是指侵害隐私权的违法行为与隐私损害事实之间的内在的必然的符合规律的联系。
    4、侵害隐私权的主观过错。侵害隐私权的行为人在主观上必须具备主观过错。主要是故意,即预见侵害隐私权的后果却希望或放任该种结果的发生。
    结语
    公民个人信息泄露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可能会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以罚款。而泄露公布他人隐私构成犯罪时,会按侮辱罪或者诽谤罪追究刑事责任,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判断是否构成隐私权侵权,必须具备违法行为、损害事实、因果关系和主观过错四个要件,且适用过错责任原则。
    法律依据
    《民法典》
    第一千零三十二条【隐私权】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
    第一千零三十三条【隐私权侵害行为】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权利人明确同意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实施下列行为:
    (一)以电话、短信、即时通讯工具、电子邮件、传单等方式侵扰他人的私人生活安宁;
    (二)进入、拍摄、窥视他人的住宅、宾馆房间等私密空间;
    (三)拍摄、窥视、窃听、公开他人的私密活动;
    (四)拍摄、窥视他人身体的私密部位;
    (五)处理他人的私密信息;
    (六)以其他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3:3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