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刑事案件拒不认罪怎么办?
释义
    一、刑事案件拒不认罪怎么办?
    嫌疑人拒不认罪是指犯罪嫌疑人辩解或沉默。刑事诉讼惩罚犯罪的依据是事实和法律。如果有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没有犯罪嫌疑人的供述,也能定罪。
    根据刑事诉讼法律法规,犯罪嫌疑人有拒绝自证其罪的权利。
    犯罪嫌疑人的量刑是根据犯罪事实决定的。不会因为拒不认罪,态度恶劣就加重情节。坦白可以从轻减轻,拒不认罪并不会加重,因为法官审案讲究证据,当事人的口供,陈述并不决定你的罪行,即使你积极认罪想去吃牢饭,可犯罪并不是你,证据不指向你,那么就不能定罪判刑。
    《刑事诉讼法》第五十三条对一切案件的判处都要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没有被告人供述,证据确实、充分的,可
    以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
    证据确实、充分,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定罪量刑的事实都有证据证明;
    (二)据以定案的证据均经法定程序查证属实;
    (三)综合全案证据,对所认定事实已排除合理怀疑。
    “拒不认罪,从重处罚”的观点和做法是建国初期“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刑事政策在审判领域的应用,在特定的历史阶段有其合理性。
    为了贯彻《宪法》“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规定,司法人员应从程序的价值和人权保障等角度审慎对待被告人“不认罪”的诉讼行为,不宜再将被告人的辩护行为视为“拒不认罪”,进而“从重处罚”。
    【1】拒不认罪的犯罪嫌疑人,只要形成完整的证据链,证实犯罪人确实违法犯罪的,犯罪嫌疑人不能免于刑事处罚。【2】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一百零四条对证据的真实性,应当综合全案证据进行审查。对证据的证明力,应当根据具体情况,从证据与待证事实的关联程度、证据之间的联系等方面进行审查判断。证据之间具有内在联系,共同指向同一待证事实,不存在无法排除的矛盾和无法解释的疑问的,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第一百零五条没有直接证据,但间接证据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
    (一)证据已经查证属实;
    (二)证据之间相互印证,不存在无法排除的矛盾和无法解释的疑问;
    (三)全案证据已经形成完整的证明体系;
    (四)根据证据认定案件事实足以排除合理怀疑,结论具有唯一性;
    (五)运用证据进行的推理符合逻辑和经验。
    坦白从宽,抗拒从严,就是因为这个谚语让很多人形成了刻板的主观印象,认为如果在法庭审判的过程中,行为人拒不认罪或者是不承认等的,就可以对行为人进行加重处罚,但是其中也要看行为的性质,如果不承认已经确认的犯罪事实,确实会加重,如果只是沉默,是不可以加重处罚的。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5:1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