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死缓是否会被执行? |
释义 | 死缓一般不会死,根据刑法规定,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可减为无期徒刑;有重大立功表现可减为有期徒刑;如果故意犯罪情节恶劣,需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后执行死刑。对于未执行死刑的,执行期间重新计算,并报备最高人民法院。累犯或犯有严重暴力犯罪的犯罪分子还可以限制减刑。 法律分析 死缓一般不会死的。 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二年期满以后,减为无期徒刑;如果确有重大立功表现,二年期满以后,减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如果故意犯罪,情节恶劣的,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后执行死刑;对于故意犯罪未执行死刑的,死刑缓期执行的期间重新计算,并报最高人民法院备案。 《刑法》 第五十条【死缓变更】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二年期满以后,减为无期徒刑;如果确有重大立功表现,二年期满以后,减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如果故意犯罪,情节恶劣的,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后执行死刑;对于故意犯罪未执行死刑的,死刑缓期执行的期间重新计算,并报最高人民法院备案。 对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分子,人民法院根据犯罪情节等情况可以同时决定对其限制减刑。 拓展延伸 死刑执行的条件和程序是什么? 死刑执行的条件和程序取决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体系。一般来说,死刑的执行需要满足以下条件:犯罪行为严重,达到法定的死刑罪名;经过公正的审判程序,被判处死刑;上诉程序已经完全进行,死刑判决得到最高法院的确认;没有特殊的法律规定或情况下,死刑判决已经生效。死刑的执行程序通常包括法定的通知被告、家属或代理人;制定执行计划;在规定的场所和时间执行死刑;并确保执行过程符合人权和尊严的要求。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具体程序和细节可能有所不同,但总体目标是确保公正、合法和人道的死刑执行。 结语 根据《刑法》的规定,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有机会减为无期徒刑或有期徒刑,具体减刑幅度取决于其在执行期间是否有重大立功表现或故意犯罪的情节。对于故意犯罪情节恶劣的个案,需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后执行死刑。此外,对于未执行死刑的故意犯罪分子,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将重新计算,并报备最高人民法院。对于累犯或涉及严重犯罪的个案,法院可以同时决定限制减刑。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死刑执行条件和程序可能有所不同,但都旨在确保公正、合法和人道的执行过程。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五章 审判监督程序 第二百六十一条 最高人民法院判处和核准的死刑立即执行的判决,应当由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签发执行死刑的命令。 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罪犯,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死刑缓期执行期满,应当予以减刑的,由执行机关提出书面意见,报请高级人民法院裁定;如果故意犯罪,情节恶劣,查证属实,应当执行死刑的,由高级人民法院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对于故意犯罪未执行死刑的,死刑缓期执行的期间重新计算,并报最高人民法院备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三章 刑罚 第五节 死刑 第五十一条 死刑缓期执行的期间,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死刑缓期执行减为有期徒刑的刑期,从死刑缓期执行期满之日起计算。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五章 审判监督程序 第二百六十三条 人民法院在交付执行死刑前,应当通知同级人民检察院派员临场监督。 死刑采用枪决或者注射等方法执行。 死刑可以在刑场或者指定的羁押场所内执行。 指挥执行的审判人员,对罪犯应当验明正身,讯问有无遗言、信札,然后交付执行人员执行死刑。在执行前,如果发现可能有错误,应当暂停执行,报请最高人民法院裁定。 执行死刑应当公布,不应示众。 执行死刑后,在场书记员应当写成笔录。交付执行的人民法院应当将执行死刑情况报告最高人民法院。 执行死刑后,交付执行的人民法院应当通知罪犯家属。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