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员工过失导致公司损失的赔偿法律规定
释义
    员工造成公司损失赔偿的法律依据和条件。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用人单位可以要求劳动者赔偿经济损失。赔偿金额可从劳动者工资中扣除,但每月扣除不得超过工资的20%。赔偿的条件包括证明损失存在、损失与劳动者行为存在因果关系以及劳动者存在故意或重大过失。一般的过失属于用人单位的经营风险,不要求劳动者赔偿。重大过失的认定综合考虑违法违规行为和疏忽大意等因素。
    法律分析
    员工造成公司损失赔偿法律依据有:
    (1)《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六条规定,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以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
    (2)《劳动法》第一百零二条规定,劳动者违反本法规定的条件解除劳动合同或者违反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保密事项,对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3)《劳动合同法》第九十九条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尚未解除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对原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该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劳动合同法》第一百零二条规定,劳动者违反本法规定的条件解除劳动合同或者违反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保密事项,对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这里都是对造成损失的赔偿,而非罚款。
    从以上规定可以看出,因劳动者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可以从工资中扣除赔偿费用,这里并不是对劳动者的处罚,而是对损失的赔偿。
    经济损失赔偿的标准:
    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经济损失的赔偿,可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若扣除后的剩余工资部分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则按最低工资标准支付。
    要求赔偿依据的条件:
    (1)证明损失的存在。证明企业确实有实际损失,
    一般应为直接损失,比如货物的损毁、客人的索赔。
    (2)证明企业的损失与劳动者的行为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
    (3)证明劳动者存在故意或重大过失。
    劳动者的“一般过失”导致的损失,理论上被认为是属于用人单位的经营风险中的正常用工风险,不要求劳动者承担赔偿责任,而由用人单位自行承担。比如,生产过错中造成的不良率,是任何工人都无法避免的。
    认定员工是否存在重大过失,一般会综合考虑员工是否违反法律法规,是否严重违反单位的相关规章规程,是否存在重大的疏忽大意等情形。
    结语
    根据以上法律依据,员工造成公司经济损失需要承担赔偿责任,而非罚款。赔偿费用可从员工工资中扣除,但每月扣除不得超过工资的20%。若剩余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则按最低工资标准支付。要求赔偿的条件包括证明损失存在、损失与员工行为有因果关系,以及员工存在故意或重大过失。重大过失的认定综合考虑法律违规、违反公司规章、疏忽大意等因素。
    法律依据
    《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六条
    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经济损失的赔偿,可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若扣除后的剩余工资部分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则按最低工资标准支付。
    《劳动法》第一百零二条
    劳动者违反本法规定的条件解除劳动合同或者违反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保密事项,对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劳动合同法》第九十九条
    用人单位招用尚未解除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对原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该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第一百零二条
    劳动者违反本法规定的条件解除劳动合同或者违反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保密事项,对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4 0:3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