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法律主观: 医疗纠纷处理法律规定是:,1.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预防医疗纠纷的措施;,2.医疗纠纷的处理途径和注意事项;,3.医疗机构违反相关规定的法律责任。,《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第九条,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当以患者为中心,加强人文关怀,严格遵守医疗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和诊疗相关规范、常规,恪守职业道德。,医疗机构应当对其医务人员进行医疗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和诊疗相关规范、常规的培训,并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医疗事故纠纷的诉讼时效是三年。,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医疗事故可以请求以下损害赔偿:,1.医疗费。,2.误工费。,3.住院伙食补助费。,4.陪护费。,6.残疾用具费。,7.丧葬费。,8.被扶养人生活费。,9.交通费。,10.住宿费等其他费用。 法律客观: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第四十六条 发生医疗事故的赔偿等民事责任争议,医患双方可以协商解决; 不愿意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当事人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调解申请,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第四十七条 双方当事人协商解决医疗事故的赔偿等民事责任争议的,应当制作协议书。协议书应当载明双方当事人的基本情况和医疗事故的原因、双方当事人共同认定的医疗事故等级以及协商确定的赔偿数额等,并由双方当事人在协议书上签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