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地方性法规与地方性规章的差异 |
释义 | 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在制定机关、权威性和社会效力方面存在差异。地方性法规由地方国家机关制定,具有更高的权威性和社会效力,适用于与地方政府规章冲突的情况。 法律分析 1.制定颁布的机关不同。地方性法规是有立法权的地方国家机关依法制定与发布,即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有权制定;地方政府规章是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和广东省东莞市和中山市、甘肃省嘉峪关市、海南省三沙市等四个不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制定的。2.权威性和产生的社会效力不同,不能混为一谈。地方性法规的效力要高于政府规章。双方有冲突的,则适用地方性法规。 拓展延伸 地方性法规与地方性规章的适用范围及实施差异 地方性法规与地方性规章在适用范围和实施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地方性法规是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适用于整个行政区域,具有普遍性和约束力。而地方性规章则是由地方政府制定,适用于特定地区或特定行业,具有局部性和特殊性。在实施上,地方性法规通常需要经过立法程序,包括公开征求意见、审议通过等,具有较高的法律效力;而地方性规章则相对简化,通常由地方政府直接颁布实施。此外,地方性法规的修改和废止需要经过相应的法定程序,而地方性规章则可以由地方政府自行修改或废止。因此,我们在理解和应用地方性法规与地方性规章时,需要注意它们在适用范围和实施方面的差异,以确保合法合规的操作。 结语 地方性法规与地方性规章在制定机关、权威性和产生的社会效力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地方性法规由有立法权的地方国家机关制定与发布,具有普遍性和约束力;而地方性规章由地方政府制定,适用于特定地区或特定行业,具有局部性和特殊性。地方性法规的效力要高于政府规章,双方有冲突时应适用地方性法规。在实际操作中,我们要注意地方性法规与地方性规章在适用范围和实施方面的差异,以确保合法合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 第七十二条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设区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市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对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的事项制定地方性法规,法律对设区的市制定地方性法规的事项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设区的市的地方性法规须报省、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施行。省、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报请批准的地方性法规,应当对其合法性进行审查,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不抵触的,应当在四个月内予以批准。省、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在对报请批准的设区的市的地方性法规进行审查时,发现其同本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的规章相抵触的,应当作出处理决定。除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和国务院已经批准的较大的市以外,其他设区的市开始制定地方性法规的具体步骤和时间,由省、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综合考虑本省、自治区所辖的设区的市的人口数量、地域面积、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以及立法需求、立法能力等因素确定,并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国务院备案。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可以依照本条第二款规定行使设区的市制定地方性法规的职权。自治州开始制定地方性法规的具体步骤和时间,依照前款规定确定。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和国务院已经批准的较大的市已经制定的地方性法规,涉及本条第二款规定事项范围以外的,继续有效。 第八十九条地方性法规的效力高于本级和下级地方政府规章。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的效力高于本行政区域内的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