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劳动合同纠纷的解决方式 |
释义 | 一、怎样签订劳动合同 (一)签约单位的合法性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应仔细察看企业是否经过工商部门登记以及企业注册的有效期限。否则,所签订的劳动合同是一份无效合同。 (二)劳动合同应依法订立只有主体合法、内容合法、形式合法、程序合法的劳动合同才能产生法律效力。不合法的劳动合同,属于无效合同,不受法律承认和保护。 (三)合同双方地位的平等性在劳动合同订立的过程中,劳动者与企业之间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只有做到地位平等,才能使所订立的劳动合同具有公正性。 (四)合同的订立必须采取书面形式劳动合同都有一定的期限,而且劳动关系非常复杂,涉及诸多内容。采取书面形式使权利义务明确具体,有利于合同的履行。一旦发生争议,也有据可查,便于争议的解决。 (五)合同的具体性劳动合同字句要准确、清楚、完整、明白易懂,不能用缩写、替代或含糊的文字表达,否则就可能在劳动执行过程中产生误解或曲解,从而带来不必要的争议,给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造成损失,也为合同争议的处理带来困难 二、出现劳动合同纠纷如何解决劳动合同纠纷处理的办法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劳动争议---企业调解(不是必经程序)---劳动仲裁---法院起诉调解是在双方当事人自愿的基础上,通过第三宣传法律、规章和政策,用规劝疏导的方法,促使双方相互谅解,达成一致。调解的原则是双方自愿,是否采用调解办法解决问题,需要双方自愿;能否达成协议,也需要双方自愿。企业的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不具有强制命令和裁决的权力。企业调解不是处理劳动争议的必经程序,当事人双方均可以在劳动争议发生60日内,直接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申请仲裁。超过时限的申请,仲裁委员会可以不受理。当然,如果当事人能够证明超过申诉时效是由于不可抗力或其他正当理由,仲裁委员会应当受理。仲裁是通过仲裁机构对矛盾争议进行裁决,判定双方责任。它是通过和平方式解决争议的一种方式,广泛应用于经济、涉外经贸、海事、劳动等领域。劳动争议仲裁有自己的特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规定,我国其他纠纷仲裁实行“自愿原则”,即当事人是否采用仲裁方式解决纠纷,需要双方自愿,如果一方申请仲裁而另一方不愿意采用这种方式,那么仲裁委员会不会受理仲裁申请;但劳动争议仲裁实行“强制原则”,即只要一方当事人提出仲裁申请。其他纠纷实行“裁审分轨”制,即通过仲裁的纠纷,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劳动争议仲裁实行“裁审衔接”制,即对劳动争议仲裁结果不服,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我国县级劳动行政单位设立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一方可以向职工当事人工资关系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申请后组成仲裁庭。调查了解事实的真相,先行调解,争取双方自愿和解,若调解不能达成协议,应依据我国法律对争议问题做出裁决。当事人对裁决不服,可以在收到裁决书15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超过期限不向人民法院起诉,裁决书即发生法律效力,当事人应当自觉履行,否则,另一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人民法院依据《民事诉讼法》规定的程序受理并审理劳动争议案件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