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债务人提前履行债务要怎样处理 |
释义 | 债务人提前履行债务的,如果该提前履行的行为损害了债权人利益,债权可以拒绝提前履行。提前履行债务给债权人增加的费用,由债务人负担。一般由双方协商处理,只要不损害对方或者他人利益,提前履行并无不妥。 一、什么情况下质权人应当返还质押财产? 以下情况之一,质权人应当返还质押财产: 1、债务人提前清偿了债务; 2、履行期限届满时履行了偿还义务。 根据2021年生效的《民法典》第四百二十五条第一款的规定,为担保债务的履行,债务人或者第三人将其动产出质给债权人占有的,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质权的情形,债权人有权就该动产优先受偿。 第四百二十八条规定,质权人在债务履行期限届满前,与出质人约定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时质押财产归债权人所有的,只能依法就质押财产优先受偿。 二、合同违约终止情形有哪些? (一)预期违约 即在合同履行期限到来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合同的行为。 (二)不履行 即完全不履行,指当事人根本未履行任何合同义务的违约情形。从不履行的原因看,既可能是当事人虽然能够履行但是拒绝履行,也可能是当事人不能履行债务。债务人不能履行债务或拒绝履行债务,债权人可以解除合同,并追究债务人的违约责任。 (三)迟延履行 指合同履行期限届满而未履行债务。包括债务人迟延履行和债权人迟延履行。债务人迟延履行是指合同履行期限届满,或者在合同未定履行期限时,在债权人指定的合理期限届满,债务人未履行债务。债权人迟延履行表现为债权人对于债务人的履行应当接受而无正当理由拒不接受,即迟延接受履行。 (四)不适当履行 即指虽有履行但履行质量不符合合同约定或法律规定的违约情形。包括瑕疵履行和加害给付两种情形。瑕疵履行是指一般所谓的履行质量不合格的违约情形。加害给付,是指债务人因交付的标的物的缺陷而造成他人的人身、财产损害的行为。 另外,债务人未按合同约定的标的、数量、履行方式和地点而履行债务的行为,主要包括: 1、部分履行行为; 2、履行方式不适当; 3、履行地点不适当; 4、其他违反附随义务的行为。 三、欠条还款期限没到可以起诉吗 欠条还款期限没到可以起诉,但法院一般不会支持提前偿还债务的请求。 债务偿还期限未到,债务人有权不偿还债务,债权人要求债务人提前偿还,没有法律依据,法院不会支持。 但是在债务履行期限届满前,债务人明确表示不偿还的,或者发现债务人有恶意转移资产等碍于债权实现的情形,虽然还没到还款期限,债权人向法院起诉,会得到法院的支持。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三十条 债权人可以拒绝债务人提前履行债务,但是提前履行不损害债权人利益的除外。 债务人提前履行债务给债权人增加的费用,由债务人负担。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