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与员工没签劳动合同,员工告我怎么办? |
释义 | 法律分析: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只要不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就应向劳动者支付双倍工资,用人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合同,与劳动者协商一致的,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也就是说,如果双方不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就必须支付经济补偿金。用人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双方达成解除劳动合同协议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双方协商一致的,用人单位不得支付经济补偿。 一、协商解除劳动合同协议的注意事项 1、签订书面协议在协议中对双方解除时的劳动权利义务进行约定 用人单位在与员工协商解除劳动合同的过程中,一定要签订书面协议,在协议中对双方解除时的劳动权利义务进行约定,主要包括:离职日、交接日、劳动关系解除日、工作交接、财物返还、债务清偿、应支付的工资和补偿金、商业秘密、知识产权、竞业禁止、违约条款等。 2、协议中明确劳动合同解除的类型 用人单位与员工协商解除劳动合同的,在签订解除此协议时,协议中必须写明解除劳动合同是经单位与员工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基础上解除的。这样,可以防止员工把协商解除说成是用人单位单方解除,要求单位承担相关的责任。 3、协议中明确解除合同的提出方 对于协商解除合同而言,由于协商解除合同的提出方不同,解除合同的相关法律后果就不同。有些人错误地理解,只要是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都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不是只要是协商一致解除,用人单位就得支付经济补偿,而是在协商解除的过程中,是何人首先提出解除动议。这是最为关键的问题。协商解除包括了单位提出和员工提出协商一致两种情况。单位提出协商一致解除合同,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而员工提出协商一致,则不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 二、工伤待遇与经济补偿金能否兼得 工伤赔偿金和经济补偿金可以两者兼得。 工伤赔偿金是职工遭受职业伤害,由工伤保险基金和用人单位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对劳动者身体伤害和劳动能力伤害的补偿;解除合同经济补偿金是指劳动者在无过失的情况下,用人单位解除或终止与劳动者的劳动合同时,依照法律规定的条件和标准,以货币方式给予劳动者的补偿。 工伤赔偿金与解除合同经济补偿金是两个性质不同的概念,按法律法规规定,互不影响,二者应当兼得。 《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因此,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的支付与否取决于劳动合同当事人哪方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如果是用人单位提出,则需支付经济补偿金。如果是劳动者提出,则用人单位不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条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自劳动者上班之日起,与用人单位建立了事实劳动关系。只要劳动者在正常工作时间提供了劳动,用人单位就必须支付劳动报酬。第十九条: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