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我国股东代表诉讼制度
释义
    在公司的治理和运营中经常会发生公司利益遭受损害而公司怠于诉讼的情况,也存在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管人员及实际控制人、关联交易方等侵害公司利益的而不被追究情形。
    根据我国公司法的规定,当发生上述情形时公司股东可以依法提起诉讼来解决这个问题,这就是股东代表诉讼。
    股东代表诉讼,是指公司的正当权益受到他人侵害、特别是受到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或公司董事、监事及高管人员等的侵害而公司怠于起诉或者拒绝以公司名义起诉时,符合法定条件的股东以自己的名义为公司的利益对侵权人提起诉讼,请求返还利益并依法追究相关人员法律责任的诉讼制度。它是民事诉讼的一种例外情况。股东代表诉讼这种例外情况体现在以下几个特征:
    1、一定是公司的合法权益受到了损害,这是股东代表诉讼的原因,也是必要前提。如果是股东自身合法利益受到损害,只能提起股东诉讼,而不是股东代表诉讼。这两种诉讼虽然只有两字之差,但是其提起诉讼的法律依据、事实理由的阐述、举证、诉讼利益的归属等方面都有重大区别。
    2、这种损害可以来自公司外部、也可以来自公司内部的董事、监事及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及公司实际控制人等。
    3、发生损害以后,公司怠于起诉或者拒绝以公司名义起诉。
    4、胜诉利益只能归属公司。
    在股东代表诉讼中,由于提起诉讼的股东并不是实质的原告,实质原告是公司,因此股东代表诉讼实务操作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提起诉讼的代表起诉时必须是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而股份有限公司提起代表诉讼的股东必须连续180日以上单独或合计持有公司1%以上的股份,方有资格提起代表诉讼。需要注意的是提起代表诉讼的股东在整个诉讼过程中也必须一直是公司的股东,如果在诉讼中途该股东转让了其持有的股份而失去了股东身份,则由其提起的该股东代表诉讼将会被驳回起诉。至于诉讼代表的股东在行为发生时是否有股东身份不影响其原告的适格身份。
    二、股东提起代表诉讼应当履行公司法规定的前置程序。根据我
    
     该内容由 张胜云律师 和 律说律答 共创回答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1 16:1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