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借器材借条怎样写的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释义
    借条是凭证,打条收条应谨慎借条是借款人向出借人出具的借款书面凭证。现实生活中,借条也会被一些别有用心,见钱眼开的人,用来作为欺诈钱财的手段,从而使你遭受救济损失。此外,还有两个与出借款物有关的问题需要引起朋友们注意:
    1、借款时如果明知对方将用于非法活动,不要借款给对方。依据我国法律规定,该借款不受法律保护。在对方不还钱的情况下无法通过诉讼途径予以保护。
    2、对约定有还款期限的借条,要在还款期限届满之后两年内主张权利,即向人民法院起诉。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当事人请求人民法院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两年,如果借款人在借款到期两年后向人民法院起诉,却没有诉讼时效中止,中断,延长情形的,就会丧失胜诉权。
    打借条要注意什么问题
    注意下列事项:
    1、借贷双方的个人信息要写全。
    2、约定利率要符合法律规定。
    3、要明确约定好还款期限、出借日期。
    4、约定好借款用途,否则出现出借人明知是为了进行非法活动而借款的情况,借贷关系不予保护。
    写借条要注意什么问题
    1、最好附带在借条中体现出借人和借款人的身份证号码,这样可以避免不必要的纠纷。
    2、借款人签名的时候,出借人必须亲眼看其签名,防止借款人用其他人来签名,最后拒绝承认借条。
    3、借条的书写人必须是借款人,而不是出借人,否则借款人会以内容非其原文抗辩。
    4、尽量避免使用容易产生分歧的语言,简洁和语义单一的借条才是最标准的借条。避免出现“甲向乙借钱”这样模糊不清的语言,因为,很容易分不清谁是出借人,谁的借款人。
    5、名称要写为借条,而不是欠条,一字之差,它们的法律含义则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借条有效期为20年,欠条为2年。法律依据《民法典》第六百六十八条
    借款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但是自然人之间借款另有约定的除外。借款合同的内容一般包括借款种类、币种、用途、数额、利率、期限和还款方式等条款。
    债权人追债要注意哪些问题
    首先确保债权没有过诉讼时效,一般诉讼时效为三年,从约定的还款之日起计算。
    准备好起诉状,欠条、催款通知等相关证据,向债务人所在地法院起诉。法院受理立案后,交纳诉讼费用,等待开庭。
    有条件的还可以调查对方的财产状况,查到有价值的财产,可以申请诉前保全。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条,起诉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书写起诉状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起诉,由人民法院记入笔录,并告知对方当事人。
    提供担保要注意哪些问题
    1、多考察贷款人的信誉一般来讲,贷款人的信誉越高,担保人的风险就越小。
    2、为他人担保前,应视察对方是否有还款能力、良好的还款意愿。
    3、了解清楚为他人作担保需要承担哪些后果。
    4、为他人作担保最好立下字据。
    打借条时所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打借条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一)借条内容要尽量完善。
    借条要写清欠款的数额币种、或者物品的数量以及名称、品质、规格或者型号等基本自然属性,拖欠的原因,返还的日期,逾期未还的法律后果,还要写清债权人、债务人的准确名称或者姓名,最后要由债务人署名或者签章并写清出具的日期。
    借条除了要写清上述事项外,还要写清借期、利息(或者租金)及逾期不还的罚息(或者违约金)等事项。
    (二)上面的用语要准确。
    切记不要使用模糊用语,如“大概”、“估计”、“可能”、“差不多”、“算是”、“或许”等等,以免日后引起纠纷不易说明。同时,尽量避免有歧义的词语句子出现。
    (三)条据最好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
    这样做可以有效避免一方在欠条或者借条上动手脚等,避免发生纠纷。
    (四)主体身份要确认。
    如果对方是公司,需要查一查公司是否已经注销,公司名称是否准确等,如果是自然人,查明是否成年、自然人的姓名是否与身份证相符合等。
    此外,主体的基本身份信息也要留下,比如自然人的年龄、住址、民族、职业,当然还有联系方式,公司的住址、法定代表人的姓名、职务和联系方式等。最好的是双方互相留下身份证复印件或者是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五)涉及到数字的,例如借款金额,最好采用大小写两种方式标明,这样不易被修改。
    《民法典》第六百六十八条【借款合同形式和内容】借款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但是自然人之间借款另有约定的除外。
    借款合同的内容一般包括借款种类、币种、用途、数额、利率、期限和还款方式等条款。
    
     该内容由 谢志民律师 和 律说律答 共创回答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1 14:4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