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渎职罪案件中被不起诉的意义
释义
    检察机关的权力是决定是否起诉,而不是判刑。他们可以决定对某些犯罪嫌疑人免予起诉,即不将案件移交法院审判。不起诉是对案件进行审查后认为不具备起诉条件或不适宜公诉的决定。对于已构成犯罪但不需要判处刑罚或可免除刑罚的被告人,检察机关可以作出免予起诉的决定。免予起诉的条件包括被告人的行为已构成犯罪,但具有不需要判处刑罚或免除刑罚的情节。免予起诉的决定应当公开宣布,并告知被告人、被害人及公安机关。
    法律分析
    判刑是人民法院的权利,检察院不能判渎职罪,但是可以免予起诉。
    不起诉是检察机关对刑事案件进行审查后,认为不具备起诉条件或不适宜提起公诉所作出的不将案件移送法院进行审判而终止诉讼的决定。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不起诉,是指人民检察院对公安机关侦查终结移送起诉的案件和自行侦查终结的案件进行审查后,认为犯罪嫌疑人的行为不符合起诉条件或没有必要起诉的,依法不将犯罪嫌疑人提交人民法院进行审判、追究刑事责任的一种处理决定。不起诉是人民检察院对案件审查后依法做出的处理结果之一,其性质是人民检察院对其认定的不应追究、不需要追究或者无法追究刑事责任的犯罪嫌疑人所作的一种诉讼处分。它的法律效力在于不将案件交付人民法院审判,从而在审查起诉阶段终止刑事诉讼。
    中国的人民检察院对已构成犯罪,但依法不需要判处刑罚或可免除刑罚的被告人所作出的不提请人民法院审判而终结诉讼的处理决定。人民检察院对自己侦查终结的案件和公安机关侦查终结移送起诉的案件,均可作出免予起诉的决定。
    免予起诉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①被告人的行为已构成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②被告人具有不需要判处刑罚或免除刑罚的情节。不需要判处刑罚指犯罪情节轻微,对社会危害不大,认罪态度较好的。
    可以免除刑罚包括以下9种情况:
    ①在中国领域外犯罪,依刑法应负刑事责任,但在外国已经受过刑罚处罚的。
    ②聋哑人或盲人犯罪的。
    ③正当防卫超过必要限度的。
    ④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的。
    ⑤预备犯罪的。
    ⑥中止犯罪的。
    ⑦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辅助作用的从犯。
    ⑧被胁迫、被诱骗参加犯罪的。
    ⑨犯罪较轻自首的,或虽犯罪较重但在犯罪后自首并有立功表现的。免予起诉的案件,必须制作免予起诉决定书。免予起诉的决定应当公开宣布,并将免予起诉决定书交给被告人及其所在单位,以及被害人、移送起诉的公安机关。被告人如果在押,应当立即释放。被害人或被告人如果不服,可在收到免予起诉决定书后7日内向人民检察院申诉,人民检察院应将复查结果告知被害人或被告人(见不起诉)。1996年3月通过的《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不再有免于起诉的规定。
    结语
    人民检察院是负责审查刑事案件并决定是否提起公诉的机关。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不起诉是指检察机关经过审查后认为案件不具备起诉条件或不适宜提起公诉而终止诉讼的决定。不起诉是一种诉讼处分,其法律效力在于不将案件移送法院审判,从而终止刑事诉讼。免予起诉是指检察机关对已构成犯罪但不需要判处刑罚或可免除刑罚的被告人所作出的不提请法院审判而终结诉讼的处理决定。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免予起诉必须满足被告人的行为已构成犯罪且具备不需要判处刑罚或免除刑罚的情节。免予起诉的决定应当公开宣布,并向相关方交付决定书。被告人如在押,应当立即释放。如被害人或被告人不服,可向人民检察院提出申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2017修正):第四章 诉讼参加人 第二十五条 行政行为的相对人以及其他与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权提起诉讼。
    有权提起诉讼的公民死亡,其近亲属可以提起诉讼。
    有权提起诉讼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承受其权利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提起诉讼。
    人民检察院在履行职责中发现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国有财产保护、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等领域负有监督管理职责的行政机关违法行使职权或者不作为,致使国家利益或者社会公共利益受到侵害的,应当向行政机关提出检察建议,督促其依法履行职责。行政机关不依法履行职责的,人民检察院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2017修正):第六章 起诉和受理 第四十六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五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2017修正):第六章 起诉和受理 第四十七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在接到申请之日起两个月内不履行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律、法规对行政机关履行职责的期限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在紧急情况下请求行政机关履行保护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不履行的,提起诉讼不受前款规定期限的限制。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4 4:3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