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如何判定职务犯罪中的利益输送行为构成主观故意? |
释义 | 法律分析:构成职务犯罪必须具备主观故意,其中利益输送行为的主观故意包含有意、明知和应知三种情形。 法律依据: 1.《刑法》第三百四十八条:国家工作人员在为他人谋取利益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提供便利的行为,情节严重的,构成受贿罪。 2.《刑法》第三百四十九条:国家工作人员在履行职务的过程中,滥用职权或者不履行职责,为他人谋取利益或者给他人造成损失的行为,情节严重的,构成滥用职权罪或者玩忽职守罪。 3.《刑法》第二十五条:犯罪分子有以下情形之一的,构成故意犯罪:(一)明知是违法行为而实行的;(二)虽未明知是违法行为,但能够预见自己的行为会造成危害后果而实行的;(三)不但预见自己的行为会造成危害后果,而且愿意实行的。 以上法律依据表明,利益输送行为构成职务犯罪时需要具备主观故意,包括有意、明知和应知三种情形。被告人的主观意图需要根据案件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判断。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