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追诉时效的认定方法
释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了追诉时效的标准,根据法定最高刑判决的不同,追诉时效也有所不同,最长可达二十年。如果超过二十年仍需追诉,需要经过最高人民检察院的核准。
    法律分析
    追诉时效按法定最高判刑而定。
    1、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追诉时效为五年;
    2、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追诉时效为十年;
    3、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追诉时效为十五年;
    4、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追诉时效为二十年。如果二十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八十七条
    拓展延伸
    追诉时效的适用范围及相关法律规定
    追诉时效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对犯罪行为进行追诉的期限。其适用范围涵盖了刑事、民事和行政诉讼领域。在刑事诉讼中,追诉时效的计算与犯罪的性质、刑罚的种类等因素有关。民事诉讼中,根据不同的法律规定,追诉时效可能涉及到合同纠纷、侵权行为等。行政诉讼中,追诉时效则与行政行为的性质、行政复议的程序等有关。相关的法律规定包括刑法、民法、行政诉讼法等法律法规。根据不同的案件类型和法律规定,法院或相关机构会根据具体情况来认定追诉时效的开始、中止或中断,以保障司法公正和法律秩序的维护。
    结语
    追诉时效是对犯罪行为追诉的期限,其适用范围广泛,涵盖刑事、民事和行政诉讼等领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八十七条的规定,追诉时效根据犯罪的性质和刑罚的种类而定。在刑事诉讼中,不同刑罚对应不同的追诉时效。在民事和行政诉讼中,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追诉时效可能涉及到合同纠纷、侵权行为等。法院和相关机构会根据具体情况来认定追诉时效的开始、中止或中断,以维护司法公正和法律秩序。
    法律依据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八章 侦 查 第二节 讯问犯罪嫌疑人 第二百零九条 对犯罪嫌疑人供述的犯罪事实、无罪或者罪轻的事实、申辩和反证,以及犯罪嫌疑人提供的证明自己无罪、罪轻的证据,公安机关应当认真核查;对有关证据,无论是否采信,都应当如实记录、妥善保管,并连同核查情况附卷。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四章 刑罚的具体运用 第三节 自首和立功 第六十七条 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
    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论。
    犯罪嫌疑人虽不具有前两款规定的自首情节,但是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可以从轻处罚;因其如实供述自己罪行,避免特别严重后果发生的,可以减轻处罚。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十四章 附 则 第三百八十八条 本规定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1998年5月14日发布的《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公安部令第35号)和2007年10月25日发布的《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修正案》(公安部令第95号)同时废止。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0 0: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