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我国的两审终审制是指一个案件经过两级人民法院审理即告终结的法律制度,当事人不服第二审判决和裁定不得再提起上诉,也不得按照上诉审程序审理,因此也称为“四级两审终审制”。 法律分析 民事诉讼两审终审制,有四级。是指一个案件经过两级人民法院审理即告终结的法律制度。也就是说如果当事人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审理的第一审案件所作出的判决和裁定不服,可以依法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要求上一级人民法院对案件进行第二次审判。但经第二审人民法院对案件进行审理,所作出的判决和裁定是终审判决和裁定,当事人不服不得再提起上诉,人民法院也不得按照上诉审程序审理。因此,我国的两审终审制也称为“四级两审终审制”。 拓展延伸 民事诉讼中的审理程序和终审裁决 民事诉讼中的审理程序是指诉讼案件在法院进行的一系列程序,包括立案、受理、调解、举证、质证、辩论等环节。在审理过程中,法官会依法收集证据、听取双方当事人的陈述和辩论,以确保案件的公正、公平性。最终裁决是指法院在审理程序结束后,根据法律和事实,作出的对案件的最终决定。裁决可能是支持原告的诉讼请求,也可能是驳回原告的请求。终审裁决具有法律效力,标志着案件的终结。在民事诉讼中,审理程序和终审裁决对于维护公平正义、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结语 民事诉讼两审终审制,确保案件公正公平。当事人对一审判决不服可上诉至上级法院,但二审判决为终审,不得再上诉。审理程序包括立案、调解、举证、辩论等,最终裁决是案件的决定。审理程序和终审裁决维护公平正义,保护当事人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七十五条第二审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是终审的判决、裁定。 第一百七十六条人民法院审理对判决的上诉案件,应当在第二审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人民法院审理对裁定的上诉案件,应当在第二审立案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终审裁定。 |